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阐述中国生态环保绿化理念,将林业生态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不论是“五大基地”建设的绿色、清洁、节约、转型要求,还是“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都明确了加强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而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林业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保障了生态安全、国土安全及社会安定。
康巴什新区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努力构建了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健全的森林安全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林业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载体

图为新区一景
康巴什新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三面环河。建成区北靠青春山、南邻乌兰木伦河,康巴什新区总土地面积52.8万亩。林业用地总面积21.9万亩,其中有林地4.8万亩、灌木林地11.9万亩、未成林人造林地1.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3.3万亩,林业用地总面积2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70%。
2009年以后新区实施的国家及地方工程分别有三北四期工程0.5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造林工程1.1万亩,碳汇林工程0.3万亩、城市防护林工程2.2万亩。城区绿化是新区园林工作的重点,截止目前,康巴什新区城市绿地面积为2.1万亩,绿地率达到41%,绿化覆盖率44%。其中,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11805亩,附属绿地4200亩,防护绿地1380亩,其它绿地3840亩。
林业建设的大力发展,不仅为新区提供了惠民举措,也为美丽新区宏伟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进步作出新贡献;森林景观建设为弘扬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载体。
公益林建设成为周边典范城区
康巴什新区国家公益林建设是一项重大惠民举措,大幅度提高农牧民造林、护林意识,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区现有国家公益林3.5万亩,全部由农牧民管护,康巴什新区从2009年至2013年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达129.94万元, 截至2014年,该工程未发生火灾、病虫害及占用征收公益林情况。
作为市政府所在地的康巴什新区,景色优美,绿意盎然,成为了周边地区宜居宜业的典范城区。为了加大植绿护绿的宣传,调动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从2009年开始,康巴什新区每年都要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往年累计参加植树造林73714人次,共植树376894株,成活率达到98%。
2013年累计完成绿化面积2300亩,其中调运本地转移农牧民的树苗为40万株,每株价格约为100元,相比往年节省苗木成本约4000万元,全民义务植树阶段节省人力成本约260万元,带动康巴什本地转移农牧民1500人增收,切实做到惠民利民。
2014年,新区各部门按照“人人头上有指标、有任务”的要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保质保量完成春季义务植树造林任务,因地制宜,以栽植本地树种为主,截止5月17日,共计完成栽植面积4014亩。今年的义务植树活动切实践行了群众路线,市委、市政府、市直部门、市直垂管单位、企事业单位、群团、社团及新区共计13160人参加了活动。为了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新区多措并举,在苗木选用上全部采用鄂尔多斯本土农牧民的树苗,而且义务植树活动中苗木的调运、栽植、浇水及后期养护全部由新区当地农牧民来完成,使农牧民人均增收1350元。
生态圈成为转移农民的致富圈
鄂尔多斯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建设工程总面积22184亩。此项工程按照建设“精品工程、惠民工程”要求,由属地劳务公司负责组织当地农牧民对该工程进行建设,当地农牧民可以依托项目建设实现就业,提供水车等机械,销售羊粪等生产材料,切实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绿化土地由所属村社无偿提供,造林权属归土地所有者。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推进城市核心区绿化,维护生态安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内涵品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会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2009年到2010年,新区共实施退耕还林国家重点工程18391.8亩,为当地退耕还林农牧民发放粮食补助393.3791万,生活费补助62.1270万;2011年到2013年,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为14513.4亩,为农牧民发放粮食补助252.5256万,生活费补助63.8010万,较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生态建设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对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坚持绿色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美丽新区大有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