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城中城在景中
康巴什新区以“绿色宜居”为目标,认真在“水”和“绿”上做文章,打造了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的良好空间环境。先后建成31处公园广场,乌兰木伦湖全线成景开放。城市绿化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生态水体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为4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成为全国首座“环境艺术示范试点城市”

(图为康巴什婚庆公园一角 图片来源:康巴什文明办)
康巴什新区依托AAAA级旅游城市为载体,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和旅游公司,对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包装、宣传、营销和打造,重点建设乌兰木伦湖、民族团结园、千亭山文化景区、婚庆文化园等11个文化旅游景区。加强星级酒店和商业广场建设,提升接待能力。扶持文博会展、赛车产业等发展壮大,丰富旅游内涵。
彰显魅力幸福相伴
康巴什新区以公共生活为主要手段推行城市家园化。以社区为重点,以阵地为依托,组织节日联欢、团体旅游、集体健身等各类活动,促进以邻为亲,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心灵互动,消除对城市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同等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实行“三级包扶”制度,关注关心弱势群体,实现残有扶助、孤有爱抚、难有相帮,沉淀人文情怀,培养新区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创造新区核心价值观和凝聚力。
围绕“服务人本化、管理精细化、参与多元化”的理念,康巴什新区建立起以数字康巴什为基础平台,全面推开“网格化”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形成城市执法、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多部门统一调度指挥、整体联动的“大城管”格局,有效预防和治理各类“城市病”,洁净成为新区的第一印象,有序成为城市的第一感觉,为全市城市管理积累了经验。新区还依托“创城创卫”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市民生活,全力组织实施了民族文化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市民素质提升“三大工程”,创建和巩固了“文化大讲堂”、“情动康巴什”两个文化品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包容、谦逊、活力、文明慢慢积淀为这座城市的品格,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全体市民的普遍共识。
情系新区你我共建
建设中的康巴什按照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标准,加强了对城市干道、非主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的治理和管理,同时按照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实行了事件类问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兜底,部件类问题市政管理局兜底的“两个兜底制度”,再加上数字城管工程的实施,有效的覆盖了盲区与死角,提高了处置效率;在治理城市牛皮癣方面,新区采取发送收费短信、业务外包、规范窗口的办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除交警严管外,动员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担当交通志愿者,形成了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在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方面,我们在大型公园、广场、旅游景点等公共区域安排了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人员,引导市民和游客的出行,规劝人们的行为,收到了良好效果。
市场和餐饮店环境秩序方面。联合工商局、商务局、卫生局等职能单位继续加强对商场、酒店、超市、集贸市场的常态化职能管理,同时安排“创城”督查组加强对市场环境的日常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职能单位和责任单位现场解决。餐饮店环境的管理通过强化职能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创城”督查组在食品餐饮行业的督导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餐饮业广泛开展了餐桌文明大行动,大力倡导文明就餐的良好社会风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图为康巴什新区东方纽蓝地住宅小区 图片来源:康巴什文明办)
小区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巩固创城成果,优化物业管理环境,提高住宅小区环境品质,新区房管局、住建局、办事处、业委会等多部门联动,着力加强对小区共用设施设备、共用部位的检查、维护,对路灯、路况、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加强对小区卫生清洁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小区的卫生死角的清理整治;对小区内的绿化带进行清理,及时对裸露地块进行补栽补种;进一步对小区楼道、过道及阳台的乱堆乱放及杂物的清理,及时组织对小区内的下水管道和排水管道进行疏通、清理;进一步加强对小区技防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监控到位,禁止小区内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工作。
康巴什新区正在以“七城联创”为契机,以AAAA级旅游城市为载体建设着美丽新区、魅力新区、幸福新区、宜居新区,在康巴什新区的居住的人们会感受到这一切,更会用行动保护这一方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