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热线:12351
查询关键字:
当前位置:首页>劳模网上展馆>自治区劳模

自治区劳模 ——方占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27


方占清 男,一九五二年出生,汉族,鄂前旗人,中共党员,一九七四年毕业于鄂托克旗第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九七四年在呼芦素淖尔小学参加教育工作,多年来在该校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学校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

担任学校教学领导工作后,他求实创新,带领全校师生将农、科、教结合起来,创出一条致富兴校的新路子。旗、盟分别在该校召开了农、科、教结合现场会。学校先后被评为旗级“文明学校”、“全盟经科教示范学校”,一九九四年学校又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学校”。本人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一九九四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校长,一九九五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他写的《求实创新办教育、全面育人创特色》的论文在全盟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上发表并演讲。

在鄂尔多斯西南角的毛乌素沙漠腹地,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连续几年获得多项殊荣,一九九二年被命名为旗级“文明学校”,旗委、政府在该小学召开了全旗农、科、教结合现场会,一九九三年伊盟盟委和行署又在该校召开了全盟农、科、教结合现场会,盟委副书记包俊臣、盟公署副盟长贾荣以及科技处、农业处、教育处的有关领导、工作人员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一九九四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农村教育改革先进学校”。

这个小学就是鄂托克前旗二道川乡呼芦素淖尔小学。为什么这样一所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学,短短几年能够获得这么多殊荣?就是因为这个小学有一位善于将农、科、教三者巧妙结合起来,又大胆地进行改革,创出一条致富兴校的崭新路子的好校长。他就是年轻有为、思维敏捷、敢拼实干的方占清。


方占清深深热爱着这片育人的乐土,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九七四年,他就瞄准了这份职业。每月仅挣6元钱,每周要带30多节课,家离学校十多里,生活清贫,每天带着干粮,迎着晨光步行去学校,这一干就是十年。村里的干部认准他是位天才,决定让他当出纳保管,对于这样一份普通人都抢不到的美差,他不为之所动,依然恋着教书育人的事业。

呼芦素淖尔小学是一所民办小学,由于地处毛乌素沙漠,所以办学条件十分差,学校仅有几间教室,没有围墙,四周沙丘环绕,没有树木,简直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生产队。他被委任校长后,决心改变这种贫穷落后荒凉的面貌,他和师生们利用节假日,在沙海中开展植树造林,短短的几年里,校园里处处是绿意盎然,周围数十里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这之中他究竟出了多少辛勤和汗水,他手上的老茧和血泡可以作证、那漫漫荒漠可以作证、白杨和沙柳可以作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精心筹划和辛勤努力下,今天的呼芦素淖尔小学已初具规模,校园面积已达三千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教室、办公室、农科活动室、电教室、学生宿舍、运动场等应有尽有,砖围墙、铁大门一概齐全。

每当夏季,杨柳依依、繁花烁烁,学校成了一座绿树掩映中的美丽花园,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十分幽雅。科学种田越种越甜,他深刻的认识到,就当时社会发展情况,农村的孩子在学校念书后,部分要回乡种田,所以,教给学生一两门科学技术是农村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正符合当时教学改革的要求,要让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同学们的劳技课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真正学到新知识。他请示村里负责人,划拨了一百多亩荒地,带领师生平整成水浇地,种植了果树、麻黄、甘草、蔬菜等农作物,作为学校的试验田。期间,他利用寒假、暑假两个假期时间,亲自咨询有关科技人员、有经验的老农,深入农田里参观学习。家里几乎很少照料,一心想着学校,一边学一边试验,不误给村民传授科技知识。到一九九四年,靠着科技使全村社员增加收入30多万元。



一朵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懂得一个穷小学,如何把全体教师的心栓在一起,共同为教书育人卖力,他总结了六个字“靠管理、靠关心”。为此他制定了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全校九名民办教师,现已全部转为国家教师,要知道转正是许多民办教师梦寐以求的事,这全是因为他的严管理、严考核的结果,他总是让教师挑重担、出成绩、出效果、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乡总是名列前茅,教师们也先后被评为盟级教学能手,自然转正的就多了。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是方占清经常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学校有一点创收,除了改善教学条件,全部运用到师生们的生活中,给值班教师免费提供晚饭,给特贫困的孩子免去学费。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一九八五年前学校仅有数十名学生,而且逐渐流失,他和老师们一起动员学生入学,想法设法劝说家长供孩子上学,使生源大大增加,在他的正确领导下,涌现出一批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他在学生中开展的科教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文化思想和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二道川乡考入中专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从这所小学毕业的,正因如此,吸引着邻边学校的学生。几年来该校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百分之百,合格率百分之九十九,在全乡名列榜首。

有个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女学生,行动十分困难,家长坚决不让小孩上学,他就步行二十多里路数次登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孩子的父母终于同意了。学校勉去女孩的学费,因她行走困难,就让她住校,师生共同帮助她,每当星期六,方占清和其他老师轮流骑着自行车送她回家,现在这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

教师既是师长又是父母,学校创收后,千方百计地改善学生的生活,六十多名住校生的蔬菜全由学校免费供应,每逢节日,宰猪宰羊来改善学生的生活,学生和家长感到很高兴。



要知道在贫穷的毛乌素沙漠的一所小学所能办到的,你可能认为微不足道,但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成功的背后是大把大把汗水的挥洒,是无怨无悔一颗滚烫的心的奉献。

无论是修整校舍、平整校园、开垦校田、种植试验田,都少不了他那轻捷敦厚的身影。还记得,一九九二年的暑假,他在家只休息了两天,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学校,由于劳累过度,晕倒在地上,这样的事时常发生,但谁也劝说不了他。

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小学校长,但他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他已经从沙海中走向辉煌。在他的工作中,像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这些个人和集体的荣誉,对他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他的的确确是一位沙海里走出来的育苗人。






【上一篇】:上一篇:自治区劳模——巴图门克 【下一篇】:下一篇:自治区劳模——崔玉进

鄂托克前旗总工会©版权所有 蒙ICP备15004156号 蒙公网安备 15062302000123号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