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维权热线:12351 |
近年来,鄂前旗的辣椒种植红了大地,富了千家万户,使昔日贫困边远的革命老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地老百姓在钱包鼓起来的时候,愈加敬重和赞誉他们的“财神”,这个财神就是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杨飞。他以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和强烈责任感,扎根基层,十七年如一日地致力于科技事业,在给农民播种致富希望的同时,也在自己人生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脚印。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让土地多打粮食是我奋斗的目标”。
杨飞出生在城川镇羊场壕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6年,杨飞从原伊盟农牧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鄂前旗城川镇农科站工作。怀着对家乡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赤子之情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立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奉献给家乡的这块黄土地。
上班的第二天,杨飞就走村入户,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农民生产经营情况,一个月时间他走遍了全镇13个嘎查村。城川镇是鄂前旗的主要农业种植区,可农民缺乏科技知识,有的依旧沿用祖辈传统耕种方式,有的多年不换种子,用自家打的一茬接着一茬用,有的甚至“虫当病医,病当虫治”,辛劳一年收入不多,使农民在贫困圈圈内徘徊,望一望,土地广茅而贫瘠,看一看,农民的房屋破旧而低矮。杨飞的心情显得特别沉重。
沉重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这更坚定了杨飞献身科技事业为家乡建设奉献一切的决心和信心。杨飞不等不靠,把粮食增产的重点放在引进推广新品种上,解决农作物品种多、乱、杂问题,同时搞起了土地测肥、配肥方法,把全镇6万多亩水浇地划分成4片,每年他抽样测试4片地,决定怎样施各种底肥和追肥。
引进推广新品种,搞土壤测肥,封闭太久的人们刚开始不理解,有人不屑一顾,有人疑问多多,有人摇着头白着眼说:“我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干下来的,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瞎折腾个啥呢?杨飞闻之一笑了之,不予理睬,他暗自思忖,只有向前进,搞出实验田来,让雄辩的事实回答那些冷眼旁观的人们头脑里的一串串问号。于是他从试验田开始,自己垫上钱把引进的优良品种送到示范户家中,用实例培养和树立典型户,然后再通过典型示范户逐步大面积推广普及。他先后树立科技示范户146户,并把这146户示范户作为自己农科工作的联系点,又作为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的窗口。
“我是一名科技干部,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我应尽的责任”。
看着农民的“粮袋子”满了起来,杨飞又开始谋划自己心中的蓝图,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搞特色种植,让农民的“钱袋子”也尽快鼓起来。
杨飞作为一名科技人员积极为镇党委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帮忙助力,在选准一个产业、搞活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百姓过程中,他和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一道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做宣传动员,用科学理念引导农民进行观念转变。杨飞首先在黄海则村农民白有旺家试种了4亩辣椒,并根据辣椒各个时期生长需求,认真做了记录。秋后,4亩辣椒收入12000元,高出当地玉米平均收入1800余元,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在科学的感召下,农民纷纷岩别了单一传统的种植业,向高效益经济型的特色种植业转移,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场革命------辣椒种植迅速在城川镇扩展开来。
为此,杨飞整日忙得像转动着的车轮子。从选种、育苗、移植、施肥至病虫害防治,采摘等各个环节,都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方位指导和跟踪服务。黄海则村农民高凤录育了10亩辣椒苗,在移苗铺地膜前错施了玉米除草剂。杨飞巡回服务时,知道这一情况后,在高凤录家连续蹲守了三天,采取补救措施,为其保活了6亩辣椒,挽回经济损失1万余元。
由于科技含量高,城川镇的辣椒深受广东、湖南、江苏等16个省区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每年销往这些地区达3万多吨。目前,全镇辣椒种植面积达1·1万亩,农户达1906户,占总户数的70%,农民人均从辣椒中获得纯收入2000多元,城川辣椒被自治区农科院认定为优质农产品,种植区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注册了“碧玉辣椒”碧玉西瓜"商标,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和瓜果。
为了把调整产业结构与合理分配劳动力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杨飞根据城川镇的气候条件和土地状况,把农作物种植进行科学安排,推出了早、中、晚成熟作物的巧搭配。早:就是双膜覆盖种植西瓜套种油葵,比传统方法种植西瓜早上市20天左右,而且价格高,一亩地的开支,卖油葵的收入就够了,净赚西瓜钱。中:就是地膜种植土豆,7月底8月初上市,价格高于秋季土豆30%。晚:是大秋作物玉米。这样一调整,不仅使农民把农产品卖了个好价钱,而且农忙时间相对错开,劳动力好调整,既不误农时,又不增加开支,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妙招。
“我是一名公务员,为广大农牧民搞好科技服务是我一生的追求”。
鄂前旗属边、贫革命老区,杨飞深知:越是贫困地区越需要科技,他更知道: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不如造血”,他更看到了农民对新的技术知识求之若渴。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和农牧业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们象辛勤的蜜蜂,奔走在城川大地上,播洒着科技知识的琼浆。
杨飞甘愿在科技这块小天地里呕心沥血,汗洒田野,为科技的传播奉献才智、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他象一头老黄牛埋头若干,只求奉献,不求索取,更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一次,妻子回家推门一看,她惊呆了,只见杨飞两腿都是泥水,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里摸着药瓶,桌上摆着没有吃完的方便面,看着这般情景,妻子哭了,大颗大颗的泪珠滚下来,哽咽着说:“真是不要命了”。
母亲患腿病疼得动弹不得,家里捎话让杨飞赶紧回去领到外地去看病。当时,他正在逐村举办科技培训班,这个村讲完又到另一个村讲,还到田里手把手地教,始终腾不出时间来,直到第三天才赶回家里。他望着正打针输液的母亲,愧疚之心难以名状,眼泪掉了下来,泣不成声说:“娘,儿子不孝啊!”老母亲望着黝黑的儿子,心疼得一阵酸楚,泪流满面,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没日没夜地奔忙全为的是咱庄户人,娘不怪你!”。
杨飞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说的话百姓信。一位领导感慨得说:“杨飞去做群众的工作比我们管用”。2005年防治禽流感时,兽医给一户农民的鸡打了防疫针后,发生了苗源反应,便和兽医闹了起来,村、镇干部多次解释不听。杨飞来后,这家人不但打开了门,而且在杨飞的劝说下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着杨飞那务实忘我的作风,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勤政廉洁的风采。在城川镇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上他付出了许多许多。曾经有人问他这么做到底图啥,杨飞回答:“就是尽一个公务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农牧民致富尽点力,回报养育我的家乡”。如果说,奉献如歌,那他一定就是这首歌中最激越、深情的音符,这音符所弹奏的是一名公务员最质朴的情怀
他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爱戴,自治区、市、旗级党委、政府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优秀科技特派员、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08年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就他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采访报道,荣获首届全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提名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时代新闻人物,2012年被评为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杨飞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位被鄂前旗农牧民赞誉的"财神",在新的征途上,他将继续用汗水用智慧和心血去书写富民的新篇章。
【上一篇】:上一篇:自治区劳模——孟成财 | 【下一篇】:下一篇:自治区劳模——纳音太 |
鄂托克前旗总工会©版权所有 蒙ICP备15004156号
蒙公网安备 15062302000123号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