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博物馆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运行,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为1.8万平方米,是内蒙古博物院的分院,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敕勒川博物馆设有《永恒的记忆——敕勒川历史文化展厅》、《北疆风云——敕勒川革命历史展厅》、《魅力敕勒川——民俗文化展厅》、《土右旗廉洁文化馆》四个基本陈列和《岁月之痕——敕勒川地区家景变迁展》、专题展馆有阴山奇石文化馆、王德恭书法艺术馆、敕勒川博物馆分馆--内蒙古根雕博物馆和土默特右旗科技馆,另有两个临展厅不定期引进和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多方位呈现敕勒川地区的文化繁衍和发展概貌。
敕勒川博物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载体作用,讲述古往今来敕勒川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讲好北疆文化故事,讲好敕勒川故事。
《岁月之痕--敕勒川地区家景变迁展》是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而布置的主题展览。展览将地方民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貌复原,加上老旧照片,用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的无声变迁,见证了七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天翻地覆的的变化。
《永恒的记忆——敕勒川历史文化展厅》以时间顺序为轴线,全方位展示了从远古到民国时期敕勒川的历史演进脉络。展示了敕勒川地区各民族在缔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过程中的贡献,彰显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多采魅力,揭示了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题思想。
《北疆风云——敕勒川革命历史展厅》展示了鸦片战争以后 ,不甘压迫的敕勒川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英勇地进行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独贵龙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些革命运动虽然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失败,却将革命的火种深深埋在人民的心中。“五四”运动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相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迎来了人民的胜利。
《魅力敕勒川——民俗文化展厅》展示了敕勒川地区各类绚丽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精美绝伦的藏品,提炼了敕勒川民俗文化的精华,让观众在似曾相识和充满新奇的观赏中更多地了解敕勒川悠久的节庆礼俗、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民俗,铭记老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守望相助,相沿交融,传承演进,坚守着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
《土右旗廉洁文化馆》最早于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被自治区纪委命名为“自治区廉政教育基地”,也是包头市重要警示教育基地之一。2023年,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按照市委建设各具地域特色的“1+2+N”廉洁文化阵地矩阵,加强警示教育提升党纪学习质效等工作要求,进一步打造形成服务我市、辐射周边的警示教育“新地标”,在自治区、包头市两级纪委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土右旗对场馆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展馆分为序厅、明廉厅、倡廉厅、劝廉厅、敬廉厅五个部分。
敕勒川博物馆自开放以来,接待游客人数年均40万人次,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研学基地未成年人受教育人群达到年均5万人次,志愿服务活动年均50次,义务讲解年均520余次,共举办全国性文化精品展100多期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大餐。
敕勒川博物馆先后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秀奖”、“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流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先锋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统一战线实践教学点”、“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第九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包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单位”、“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包头市文明单位标兵”和“包头市优秀旅游景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廉洁文化馆被自治区纪委、监委命名为“全区廉政教育基地”。
目前,敕勒川博物馆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旗县之中最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之一,是敕勒川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包头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和北方博物馆之城做出了应有贡献。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