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鄂托克旗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政务

【身边榜样 · 第22期】张军

发布日期:2019-01-08    来源:鄂托克旗文明办    责任编辑:

18载春秋甘当“铺路石”  勤思创新为单位节省多项开支

张军,男,汉族,1979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鄂尔多斯市公路管理局达拉特旗公路管理工区王爱召养护管理站站长,曾获评2018年11月“内蒙古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2017年8月“鄂尔多斯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张军

肩扛一份责任,怀揣一份热爱,带着一份执着,张军在公路事业上一干就是18年。整路肩、填水毁、挖补坑槽……他冒严寒、战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公路养护工作,细心呵护着自己所管养的路段,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脏活累活  他带头干抢着干

2000年7月,自投身公路事业以来,张军一直把“养护工做好职责,司机才能行得安全”这句话深深刻在心里,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他所管养的S24线属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管养里程62公里,含互通立交桥5座,连接线12公里,大小桥梁18座。由于管养路段处于达拉特旗境内最大的煤炭集散地和砂石料主产区,车辆拉运煤炭、砂石时造成的遗洒物污染不仅给路面保洁工作带来难度和强度,也给公路小修保养带来挑战。



正在铲雪的张军


暑往寒来,不变的是张军忙碌在公路上的身影。春天冰雪消融,正是公路灌缝的好时候。公路在气候和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下会形成裂缝,用可溶性密封胶填补的过程就是灌缝。而密封胶的溶点是一百四十度,气味刺鼻,对人体有比较大的伤害。面对这种情况,张军没有退缩和逃避,而是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在他看来,安排职工要干的,自己首先要会干、能干、抢着干。夏天中央隔离带杂草丛生,他带领着大家除草。锹铲不到的地方,他就跪在地上用手拔。烈日炎炎焯烤着他的脊背,手磨破了、皮晒脱了,他没有感觉到什么,到是他拔漏下的一株草蛰得他眼睛疼。秋雨来临,路面有积水,急流槽被冲毁,边沟被冲塌,张军带领着工友们跳进水里用锹铲起污泥去堵去挡,他们挥舞着铁锹堵住了一个又一个水毁,雨水、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全身。冬雪,为交通带来不便,张军就开着除雪车,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十五个小时……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点提前备好的干粮,他一直没有休息,也没有喊累。看着身后跟着他走来的回家人,张军觉得很满足,他知道,这就是他的责任。在张军的带动下,王爱召养护管理站每一个人都作风凌厉、效率突出,多次被达拉特旗公路管理工区评为“先进集体”。

勤于思考  他乐学习爱创新

“路靠人养,人靠思想”在张军看来,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才是人生的追求。为了保障S24线公路路面的清洁度,张军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清扫保洁路面。白天工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晚上研究专业知识来充实自己,很快成长为一名技术熟练的养路工。遇雨天,他通过路肩上的小片积水或流水痕迹,就可以判断哪个地方需要填土、哪个地方需要整平;为减少路基水毁,他琢磨出了保持纵横坡度、保留边坡“格卜草”等一套好方法;为解决路面排水问题,他和工友们用石灰土做底,用废弃沥青砼做成既经济又实用的简易泄水槽,每年都能节约几千元的资金。



工作中的张军


S24线现为一级公路,沿线平交道口多,车流量大,因事故频发,常常出现波形防撞护栏片等公路附属设施受损变形的情况。每次看到这些损坏的护栏片堆积在角落而不能被再利用时,张军都急在心头:“怎样才能变废为宝?”他积极想办法和兄弟友邻单位及波型防撞护栏厂家沟通了解,经无数次的论证和试验,在工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波型护栏矫正机,把变形的波型防撞护栏片通过矫正、打磨、喷涂等几道工序,将一块块被损的波型防撞护栏片变成可再利用资源,为工区节约近4万多元养护经费。这一举措在公路系统内成为可圈可点的先进做法,被广泛推广。



工作中的张军(右二)


张军,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无私付出和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生动诠释了劳动者的平凡人生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