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 · 第26期】36年扎根基层 一心守护村民健康 文明鄂托克 2019-04-25
发布日期:2019-04-25 来源:文明鄂托克 责任编辑:
36年扎根基层 一心守护村民健康
张治岐,男,汉族,1960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沙日嘎毛日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曾获评2019年3月“内蒙古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张治岐
1983年,张治岐走上从医路后,一直扎根基层,守护着基层老百姓的健康。36年来,他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凭借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随叫随到 尽心尽职
说起张治岐,来卫生室就诊的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赞口不绝。张治岐凭借他良好的医风、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周边村的病人也都慕名而来。多年来,无论白天黑夜,他都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一个电话叫去;有时就连晚上都要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安稳觉;哪怕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节假日。
张治岐
2010年12月19日深夜,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叫醒了张治岐,是同村村民王巧飞腹痛严重。挂了电话,张治岐直奔王巧飞家,王巧飞脸色苍白,通过仔细询问和检查,发现她血压下降,可能是宫外孕破裂。病人情况十分危险,由于医务室设备不齐全,不能就地医治,没办法,张治岐只好带着病人驱车赶往榆林市星元医院。三个多小时车程终于安全到达目的地后,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在医生们的奋力抢救下,病人转危为安。张治岐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一直到第二天七点多,病人好转后,张治岐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了,在替病人垫付了医药费后默默离开。像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曾有人问他:“这样没日没夜的,图的是什么?”可张治岐每次只有简单的两句话:“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勤奋好学 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张治岐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基本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他抽时间从杂志、网站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处理起来都能得心应手。
张治岐
张治岐非常珍惜与名医的交流机会。在一次外出学习中,他认识了北京善医行帮扶培训中心的老师们,他经常主动联系,向他们请教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他们聊医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处理新办法。在他们的指引帮助下,张治岐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掌握了更多更实用的技能知识,为基层百姓求医问药减少了不少麻烦。张治岐常说:“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我还得不断学习和进取,用更新的知识、更娴熟的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
医者仁心 继续前行
在张治岐的诊疗室桌上,放着厚厚一大摞治病记录。张治岐说,这就是他的“小档案馆”,村里谁得过什么病都在里面。除了日常诊疗工作,张治岐还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不断提高村民的健康素养。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乡村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的腿脚不好……每天超负荷工作,但他却毫无怨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基层老百姓的健康。
张治岐
虽然很忙,但张治岐从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2012年,他率先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使卫生室走上系统化、正规化,网络直报,提高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成为群众放心满意的乡村卫生室。
36年来,张治岐共诊治病人20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张治岐超负荷的单薄身影,是他关心老百姓的最好见证。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系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