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政策动态信息》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第十期

《京津冀政策动态信息》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第十期

2021-5-31

目录

〖经济政策〗1

北京将实施“十大专项行动”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1

〖金融举措〗3

北京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998亿元3

北京推动1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投资超839亿4

〖人才信息〗5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启动5

事业编制、人才指标、薪酬支持、特别补助!“怀柔四条”发布!7

〖交通运输〗8

交通先行融入京津冀 “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全面建成8

〖其他〗9

成吉思汗大赛车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9



〖经济政策〗

北京将实施“十大专项行动”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人民网北京5月31日电 (董兆瑞)今天下午,北京市召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媒体通气会。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孙尧介绍,北京市将围绕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培育、数字消费创新引领等方面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培育建设具有北京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孙尧表示,大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全面提升北京消费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政策引领度。全力将北京培育建设成为彰显时尚的购物之城,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系列“城市名片”。

“十大专项行动”包括:

一是消费新地标打造行动。打造优势互补、特色凸显的消费地标,全力提升“北京消费”的全球吸引力。打造彰显文化时尚魅力的消费地标,依托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推进王府井商圈“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消费集群国际竞争力,依托华贸、国贸、SKP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形成千亿级国际化商圈。建设新型消费圈,以环球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布局一批高品质消费设施。布局“多点一区”消费新载体,将回天地区打造成“商圈+生活圈+夜经济”消费重镇。充分发挥“双机场”优势,建设空港型国际消费“双枢纽”。加快商务领域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传统商圈、传统商场改造升级。打造京津冀城市消费联合体,建设环京2小时旅游消费圈。

二是消费品牌矩阵培育行动。构建“集聚、传承、孵化”全链条培育体系,集聚优质品牌首店首发,进一步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大力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打造“美食、时尚、绿色”多元化消费品牌,荟萃全球餐饮品牌,打造时尚品牌活动风向标,加快绿色消费城市建设。

三是数字消费创新引领行动。整合“新基建、新场景、新供给、新生态”关键要素,全力打造数字消费标杆城市。布局数字消费新基建,到2022年实现市级重点商圈等区域5G网络商用示范应用全覆盖。推广数字消费新场景,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丰富数字消费产品新供给,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产品研发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生态,推进智能制造、反向定制、数字零售等数字经济新模式。

四是文旅消费潜力释放行动。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旅消费产品。推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之城、书香京城。实施“漫步北京”“畅游京郊”“点亮北京”计划。开展“非遗+旅游”“非遗+互联网”等合作。培育“北京网红打卡地”。优化全市5A级景区布局。

五是体育消费质量提升行动。抓住冬奥契机,打造全球顶级赛事聚集地和冰雪项目消费目的地。培育一批全球顶级赛事,打造“中网”“北马”等城市名片。支持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在京举办。丰富多样化体育消费供给,优化布局多层次体育场馆设施。

六是教育医疗消费能级提升行动。提升国际教育、国际医疗服务能级,着力提高中医药康养消费吸引力。做强“留学北京”品牌,完善国际学生招生、教学和服务等政策。提升国际学校服务能力,在“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新布局一批国际学校。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创新国际医疗服务结算方式。开发中医药康养特色旅游资源。扩大老年康养消费供给。

七是会展消费扩容提质行动。通过补短板与锻长板双向发力,打响会展消费城市名片。加快补齐设施短板,推进新国展二三期等项目建设,打造组团式会展综合体。提升品牌展会辐射带动效应,持续提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影响力,培育数字经济等“高精尖”领域的展会项目。

八是现代流通体系优化升级行动。通过完善设施、优化布局、拓展渠道、提升服务多维联动,构建高效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顺义空港等物流基地提质升级。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加快完善生活必需品“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物流网络。创新流通发展方式,推动有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加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提升流通配置服务能力,鼓励发展优质买手团队,试点扩大进口中高端日常生活消费品和高科技消费品。

九是消费环境新高地创建行动。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监管环境,打造全球消费环境新高地。营造国际一流的政策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和营商环境改革。打造配套完善的服务环境,打造“有温度的北京服务”。塑造诚信创新的监管环境,在市级重点商圈探索开展“条块结合”综合执法试点。

十是消费促进机制协同保障行动。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级工作专班。加强监测评估,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高北京消费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

来源:人民网

〖金融举措〗

北京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998亿元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5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市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

本市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99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58亿元,专项债务840亿元。主要用于生态环保、医疗健康、乡村振兴、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本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市级预算调整方案,同时综合考虑拟发行的374.45亿元再融资债券情况,涉及预算调整金额1372.45亿元。调整后,202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规模由4737.94亿元调整为5089.30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总规模由1386.03亿元调整为2407.12亿元,调整后市级预算收支平衡。

据介绍,为更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首都经济发展,今年新增债券分配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稳经济、促投资,拟安排545.83亿元用于保障市级固定资产投资、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投资拉动作用;二是保在建、防风险,拟安排324.20亿元用于缓解在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资金困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三是助生态、惠民生,拟安排68.07亿元用于支持生态环保、医疗健康、乡村振兴、社会保障等领域项目建设,保障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四是保重点、促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拟安排59.90亿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

据介绍,截至2020年末,本市政府债务余额6063.59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18.13%。政府负债率为16.8%,低于全国45.8%的平均水平。总体看,本市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推动1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投资超839亿

  5月23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消息,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和“五子”落地,北京市计划于二季度集中开工10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投资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市区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839亿元。

  1-4月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

  据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投资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4.8%,建安投资同比增长31%,较2019年同期增长3%,两年平均增长1.4%。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领域投资整体表现较好,高技术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9.9%、52%和10.9%。“3个100”市重点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73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6%,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6.3%。

  “总体来看,自去年8月以来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态势,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同步提升,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高质量投资持续壮大,资金和土地要素供给好于预期,企业投资信心有效提振,为上半年投资保持合理增长打下良好基础,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1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超839亿

  落好“五子”是北京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际举措,本次集中开工项目以点带面,坚持区域协调、南北均衡、城乡融合,紧紧围绕“五子”联动,推动子子落在项目上,突出北京的投资导向和重点。

  经过梳理发现,这些项目一是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中关村示范区和“三城一区”主平台,开工一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安排20个项目、总投资97亿元,包括北京协同创新园、中航国际科技创新大厦建设项目、中航工程生产实验楼等。

  二是围绕“两区”建设,聚焦“三个片区、七个组团”开工一批“北京服务”“北京智造”重大项目,安排16个项目、总投资约222亿元,包括大兴临空经济区综保区公共保税库、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提升改造等。

  三是围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聚焦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开工一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物流等项目,安排11个项目、总投资约96亿元,包括5G+8K产品公共服务与制作技术支持平台、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等。

  四是围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聚焦城市更新、消费中心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开工一批体量较大、区域性关联性较强的重点项目,安排43个项目、总投资约383亿元,包括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建设工程、阜石路沿线改造提升、昌平区沙河湿地公园等。

  五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开工一批基础性、功能性较强的重点项目,安排10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包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冬奥赛场周边整治提升二期、首都食材共配中心项目等。

  “二季度是全年项目建设的黄金期,本次集中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来源广、社会影响力强,对于全市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将起到重要作用。”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动100个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本市审批服务环境优化,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创新,为项目落地特别是社会投资项目落地提供更高质量服务;也将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投资项目的牵引带动效应和战略支撑作用,有力保障二季度及全年投资平稳运行。

  下一步,北京市将会同各区各部门继续紧扣“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现重点项目应开尽开,续建项目按进度推进,并挖掘储备一批重大增量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有效吸引多元投资主体,推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为“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才信息〗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启动

  为抓住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冲刺期,全力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教育部于5月17日至23日举办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促进周以“为民服务办实事 聚力增效促就业”为主题,通过举办校园招聘、校企供需对接大会、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等三大系列活动,进一步聚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7日上午,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来自高校、政府机关、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近500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就指委)委员参加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当天,教育部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线上“百日招聘行动”,举办“24365校园招聘服务”京津冀专场招聘会,为京津冀地区2021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举办重点领域供需对接会,邀请重点领域行业的120余家企业,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60所高校开展现场对接,推动建立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举办中小企业人才供需网络对接会,搭建高校与中小企业对接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举办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主题座谈会,交流经验、分享体会,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逐梦青春、历练成才。

就业促进周期间,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将同步开展促就业系列活动。一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同步举办2场以上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大型专场招聘会;毕业生离校前,各地各高校将持续保持招聘活动热度。二是举办校企对接会,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各地将结合实际,举办校企供需对接会,推动高校和用人单位签订人才招聘合作协议、共建就业实习基地。三是举办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各地各高校将组织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主要内容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鼓励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为建立健全高校与用人单位沟通协作机制,广泛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指委也于17日成立。就指委是教育部组建的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专家组织,主要开展政策咨询、岗位拓展、就业指导、评估监督等工作。在组织架构上,就指委包括全国就指委、分行业就指委和专项工作专家组。

来源:人民网

事业编制、人才指标、薪酬支持、特别补助!“怀柔四条”发布!

5月14日,中科院发布“怀柔四条”激励政策并召开中科院研究所入驻怀柔科学城动员会,进一步凝聚中科院各院所共建怀柔科学城共识,加快怀柔科学城“人气”“科研气”聚集。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戴彬彬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黄向阳主持动员会。

“怀柔四条”都涉及哪些内容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快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保障科研平台有效利用的激励政策(2021—2023)》暨“怀柔四条”激励政策,将中科院各院所新增入驻怀柔、全时在怀开展科研工作的青年职工、特别研究助理和高年级学生作为激励对象,给予事业编制、人才指标、薪酬支持、特别补助等四方面专项政策支持,进一步前瞻布局,明确政策支持,聚焦新引进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常驻怀柔、安居怀柔人才两个目标,创造更优条件,帮助研究所抓好特别研究助理和工程技术支撑人才两支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充分调动研究所作为用人主体、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怀柔四条”激励政策实施政策期限暂定3年。

截至目前,中科院已有17家科研机构入驻怀柔,约2000人在怀开展工作。当前以中科院为主的各项目建成后,怀柔科学城将在2025年迎来6000名以上科研人员。

为此,怀柔科学城及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在住房方面积极构建区域统筹、职住平衡的住房保障体系,到今年底可在科学城及周边提供各类住房8000余套,交通方面同步优化公交网线、解决驻怀院所“最后一公里”通勤,教育资源方面,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深入一体化并与中科院相关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和多种形式办学。同时,重点打造了科学城起步区、雁栖小镇、城市客厅等项目,完善科学城内综合服务配套设施。


张涛指出,中科院“怀柔四条”激励政策的发布既是对各研究所的工作动员,也是鼓励科员人员尽快入驻怀柔、扎根怀柔的发令枪。中科院党组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和中科院指示批示精神,时刻把怀柔科学城的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抓细。张涛强调,院市双方一方面要加速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另一方面要做到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及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要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困难,保持精诚合作,潜心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齐心协力,以更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为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添砖加瓦,积极作为,争取早出成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刘印春指出,北京市将不断深化院市合作,进一步加大对科研设施、科研任务的资源支持,进一步加快科学城内科学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服务,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全力协调中科院解决好发展难题,推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戴彬彬表示,“怀柔四条”激励政策的发布,吹响了加快怀柔科学城建设的冲锋号,当前,怀柔正加快构建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希望中科院各院所深化对怀密两区的认识和理解。怀柔区、怀柔科学城将积极配合院、市落实好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现有资源统筹能力,加快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密切与中科院各院所联系,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共同建设好百年科学城。

来源:首都人才(公众号)

〖交通运输〗

交通先行融入京津冀 “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全面建成

人民网北京5月31日电 (王连香)据交通运输部消息,北京雄安高速公路河北段、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新线、北京德州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同期建成通车。至此,连同既有的京港澳、大广、荣乌、津石4条高速公路共同构成的雄安新区“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全面形成,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全面快速联通,大规模建设画卷加速铺展。

京雄高速公路是北京连接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公路通道,由北京段和河北段组成,其中北京段长约27公里、河北段长约75公里。目前,北京段正在抓紧实施,力争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北京城区与雄安新区将实现1小时通达。该高速公路设置了智慧驾驶专用车道,未来能够实现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荣乌高速公路新线替代原荣乌高速公路穿越雄安新区段的功能和作用,成为京南雄北的货运主通道,服务外地大货车绕行雄安新区。作为雄安新区通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最便捷的通道,京德高速公路将继续向南延伸,成为雄安新区联通冀中南和鲁西地区的重要通道。

据介绍,在建设过程中,公路建设高峰时段施工人员达5.5万名、机械设备达8300余台(套),有力推进工程建设,创造了“雄安质量”、创建了“雄安标准”、拼出了“雄安速度”。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按照《河北雄安新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新区共规划了27条干线公路项目,总长约1195公里,总投资约1866亿元。从2018年2月津石高速公路打下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建设的第一根桩开始,仅用时3年多,雄安新区就建成京雄、荣乌新线、京德一期、津石4条高速公路和3条普通干线公路,完成投资近千亿元,充分发挥了交通先行带动作用。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葛亮介绍,“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全面建成,对于雄安全面融入京津冀经济圈,促进千年大计建设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来源:人民网

〖其他〗

成吉思汗大赛车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记者从自治区体育局获悉,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公布的33个2020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大赛车入选。

成吉思汗大赛车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由专业的赛车运营管理团队运营,严格执行国际标准赛事规则。赛事致力发掘民间优秀车手,以带动内蒙古乃至京津冀地区赛车运动发展为目标。

据了解,成吉思汗大赛车的举办地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是国内唯一拥有国际二级赛道的大型国际赛车场,是鄂尔多斯市打造汽车运动旅游休闲文化的核心项目。赛车场占地1590亩,赛道全长3.751公里,由18个不同转弯半径的弯道组成,赛道形如驰骋的骏马,主看台形如展翅飞翔的雄鹰。

近年来,以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为中心打造的赛车小镇将户外赛事作为体育旅游的有效载体,成功举办了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中国房车锦标赛、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超级联盟方程式锦标赛、内蒙古房车锦标赛、内蒙古超级摩托车锦标赛、成吉思汗大赛车、鄂尔多斯赛车那达慕等大型汽摩赛事200多场,共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其中,成吉思汗大赛车作为突出民族特色的赛事和旅游产品成功举办了40多场,已经在国内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车活动。(记者 王雅静)

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