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驻京人才工作站简讯第八期

【京津冀动态】

★北京:事业单位将优先招聘高校毕业生

★中关村开启人才集市活动积极进行人才招募

★中关村实行“百企万岗”云招聘

★北京开发区发布新政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中关村开启“创投战疫”助力企业“造血”

★北京东城再出十条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


【京津冀动态】

北京:事业单位将优先招聘高校毕业生

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明确事业单位空缺岗位将优先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疫情防控机构补充医护人员优先采用绿色通道招聘,远郊区基层一线及重点领域招聘急需紧缺人员优先招聘高校毕业生。通知明确,今明两年(2020-2021年),北京市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含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疫情防控相关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需紧急补充医护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且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可简化程序,采用绿色通道招聘聘用,相关手续可待疫情结束后补办。同时,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远郊区基层事业单位以及重点发展领域工作,加大对远郊区艰苦边远基层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支持力度。远郊区艰苦边远基层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不设开考比例,可在单位所在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聘,可以根据应聘人员报名、专业分布等情况适当划定成绩合格线。通知还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事业单位应创新招聘方式,尽量采用电话、视频、网络等形式组织线上报名、笔试、面试等工作。高校毕业生可关注市人力社保局网站“就业超市”平台,参加事业单位网络专场招聘会,查询相关岗位招聘公告。

中关村开启人才集市活动积极进行人才招募

近日,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特色品牌活动——2020未来人才集市活动正式开启,将分别在5月、6月和10月举办3场活动,预计为来自知名大学的15万多名中国留学生和2万多名国际学生以及具有技术、工程、商业或企业管理领域经验的人才提供就业岗位。除了人才招募,未来人才集市将为参展企业提供路演舞台,提升整体生态活力,同时针对优秀人才推荐和评选政策为企业提供指导,引导企业注重人才培养。据了解,未来人才集市是专门为有高端人才需求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量身设计,帮助其招募合伙人、扩充团队,为创新生态中的企业和人才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受疫情影响,2020未来人才集市活动首次将采取空中招聘会的形式,同时通过线上视频与线下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丰富和灵活的招聘服务。中关村创业大街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未来人才集市继续专注于创新创业领域,将加入更多国际化、外籍初创企业,同时促进国际人才流动,帮助更多有国际人才需求的企业招募合适的人才。为此,中关村创业大街将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为初创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并希望通过未来人才集市普及和讲解企业相关支持政策。除了人才招募,未来人才集市将为参展企业提供路演舞台,提升整体生态活力,同时针对优秀人才推荐和评选政策为企业提供指导,引导企业注重人才培养。

中关村实行“百企万岗”云招聘

4月21日至24日,2020中关村科学城百家领军企业“疫起同心 才聚云端”云招聘专项活动举行。多家知名企业走进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直播间,向求职者介绍企业发展历程、宣讲岗位需求、进行互动答疑。“前期我们走访、线上问卷调查了2000多家企业,发现疫情对部分传统行业有一定冲击,但也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发展契机,一些重点企业抢抓产业爆发点、形成了新动能。这部分企业用人需求是增加的。”海淀区人力社保局局长李卫华介绍,希望通过新的招聘形式助力企业发展、拉动就业、增强信心。此次云招聘面向高校毕业生、归国人员、社会人员等各类人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超200所全国重点高校,都通过微信公众号、就业网、校内辅导员平台等发布招聘信息。本次招聘有6成岗位面向应届毕业生。主办方邀请10家海淀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步上线服务

北京开发区发布新政保障区域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企业共克时艰的若干措施(2.0版)》。2.0版本政策可以浓缩成“六稳六促”的12条内容。尤其在促消费方面,经开区将发放消费券,每位经开区居民和职工都可领200元消费券,按政策要求滞鄂返京人员可以再领300元消费券。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措施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促消费、促落地、促融资、促研发、促转型、促贡献”12个方面,通过加大政策调节力度,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严格落实北京市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等措施的同时,亦庄在稳就业上也亮出不少新招:对于政策执行期间新注册并依法取得经开区颁发的职业中介活动行政许可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实缴资本2%的资金奖励;已在经开区注册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劳务派遣企业,疫情期间为经开区企业提供外包或派遣服务的,上岗人数超过50人(含),提供一次性5万元奖励。金融方面,经开区将督促区内银行严格落实总、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价格政策,确保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到期还款困难的及时予以展期、续贷,下调利息等支持。对上年度作出一定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的企业,在经开区内银行疫情期间贷款予以50%的贴息支持。同时,经开区还将加大担保服务力度,给予区内融资担保机构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担保费降低部分50%的补贴。促消费方面,经开区将依托疫情防控“数战”系统战疫金盾平台发放消费券,每人发放200元消费券,对按政策要求滞鄂返京人员再发放300元消费券。这些消费券可在经开区指定商家及电商平台抵用。此外,为促进企业释放发展潜力和创新动能,《措施》还鼓励企业间协同联动和协作配套,对新注册四大主导产业工业企业,以及新注册的设计研发、金融、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给予落地奖励;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产业核心供应链,针对企业拓展新渠道采购区内无资产关联企业产品,单户累计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资金奖励。在稳预期方面,经开区对于2020年产值同比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增量部分1%的资金奖励。对于2020年经济贡献同比增长在3%-5%之间的企业,奖励资金为2020年该企业区域经济贡献增量的50%。增长超过5%的,超出部分奖励资金为2020年该企业区域经济贡献增量的100%。促落地方面,《措施》进一步明确要提高审批效率,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开设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专人指导、综合服务、并联审批、同步出证,在现有承诺的办理时限上再压缩40%

北京中关村开启“创投战疫”

助力企业“造血”

4月23日,北京中关村管委会联合首批30家创投机构发起“中关村创投战疫投资行动”。行动将集中在今年上半年加快投资,提供总规模约300亿元的投资额度,重点投向初创期、成长期的优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助力优质科技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此次行动的投资领域将聚焦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中关村示范区重点产业领域,以及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符合中关村“科技战疫”十条措施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如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协同办公、无人配送等领域。此次“中关村创投战疫投资行动”选取的首批合作机构,都是聚焦北京市和中关村示范区高精尖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下一步,中关村将面向中关村十六分园、孵化器、产业园及创投机构等广泛征集获得天使轮、A轮投资、融资需求迫切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项目,并将通过举办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新兴领域挑战赛、金种子服务工程等优质企业选拔活动,搭建“火花行动”等线上线下路演平台,促进优质项目与创投机构对接。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陈文奇介绍,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技术、新模式、非线性高成长等特点。往往单次融资需求较小,但需要高效、持续的融资。创业投资具备高效率、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特征,是科技型企业早期融资的最佳方式,与银行等债权融资形成有益补充。

北京东城再出十条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

“东16条”“东42条”政策落地见效后,4月27日,东城区又出台“新10条”政策,帮助辖区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房租减免政策继续为企业“减负”。东城区将区属国有企业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及鼓励商务楼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创业基地和服务分中心、众创空间四类业主(房东)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政策执行期延长至4月,支持范围拓展至餐饮、便利店、美容美发、家政4类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以分公司形式设立的连锁直营门店。区属国有企业减免房租还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政策范围。整体疫情防控期间,四类业主(房东)每家将得到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房租减免补贴。落实市级政策,鼓励大型商业设施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融资支持措施全力为企业“输血”。东城区创新设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激励融资服务机构在疫情期间重点支持符合“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文化+”融合企业。目前,已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10余家驻区银行达成风险补偿业务合作协议。东城区还设立1000万元的疫情期间专项纾困资金,通过贷款贴息的支持方式,解决重点企业因疫情影响在生产经营方面遇到的临时性资金困难。同时,进一步激励银行、担保机构为驻区企业提高金融信贷额度和信贷审批速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一企一策”助推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支持企业快速获取融资,并鼓励担保机构减半收取融资担保、再担保费,政企合作共同减轻民营企业融资负担,力争实现受疫情影响严重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政银企超市”助力小微融资。东城区创新开设政银企超市,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定期组织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零距离”交流。通过政银企“连心桥”,引导驻区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精准支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金融产品推介、“1对1”精准融资对接等专项服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高疫情期间“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