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驻京人才工作站简讯第一期
【要闻】
★云曙碧公益慈善基金会等三家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参观交流
★中智公司董事长卜玉龙一行到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参观考察
【工作简讯】
★1月2日,漯河市驻京办兼招商办、人才站主任郑儒剑一行四人到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参观交流,人才工作站主任孙玉香,商会秘书长余静杰与来访嘉宾共同参观鄂尔多斯展示中心。★1月9日,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参加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系列活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技成果发布与需求对接会。
【京津冀动态】
★唐山市从六方面发力实现人才工作新突破
★国创氢能创新产业联盟成立助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持续发展
【要闻】
云曙碧公益慈善基金会等三家企业
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参观交流
1月3日,应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邀请,云曙碧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建工集团和海淀国投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人才工作站参观交流,人才工作站主任孙玉香与来宾共同参观鄂尔多斯展示中心,并向各位来宾介绍了工作站的各项职能职责和工作开展情况。
随后,双方进行深入的工作探讨,对公益慈善基金捐赠扶助的项目和范围以及北京建工集团、海淀国投等国企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沟通交流,为下一步双方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中智公司董事长卜玉龙一行
到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
参观考察
为广泛联络北京各行各业,为鄂尔多斯市精准对接招商引资项目信息,1月8日,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邀请国内顶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卜玉龙参观考察人才工作站,同时邀请了中铁资源商贸公司、保利集团等大型央企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观考察工作站。
工作站主任孙玉香陪同来访嘉宾详细参观了二楼鄂尔多斯展示中心和三楼多功能大厅,并向来宾介绍了工作站的场地建设、职能情况,以及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分布情况。卜玉龙董事长表示愿在鄂尔多斯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并助推与鄂尔多斯相关的产业项目发展。
【工作简讯】
1、1月2日,漯河市驻京办兼招商办、人才站主任郑儒剑一行四人到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参观交流,人才工作站主任孙玉香,商会秘书长余静杰与来访嘉宾共同参观鄂尔多斯展示中心。来宾对鄂尔多斯的城市建设、人才政策和工作站的展厅建设、“三引”工作都给予很高赞誉。交流中,人才工作站主任孙玉香与来访嘉宾就各自的场站建设、招商引资以及人才引进工作进行交流探讨,尤其对于院士专家的引进展开深入交流,双方表示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1月9日,鄂尔多斯市驻京人才工作站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参加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系列活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技成果发布与需求对接会。活动共发布“抑制土传病害功能菌剂”“人体及微生物基因检测”“食品中李氏菌检测试剂盒及噬菌体制剂”“白酒智能化酿造”“减肥降脂发酵功能饮料”“微生物青贮菌剂及饲草”六个科技成果项目。参加此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工作站科技成果项目储备,有利于精准对接、引进科创成果,为更好地开展“三引”工作打好基础。
【京津冀动态】
唐山市从六方面发力实现人才工作新突破
1月8日,从唐山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唐山市在人才政策创新、精准引才引智、企业家素质提升、校城融合发展、人才平台建设和技能人才培育六个方面不断发力,人才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为唐山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加强规划设计,人才政策创新实现新突破健全机制定航向。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调整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建立了唐山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唐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考核方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压紧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定2019年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健全月考核、半年考核、全年考核及县(市、区)委组织部长人才工作专项述职机制。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每月向专家人才通报人才工作制度,明确所有市级领导干部分别直接联系服务2名专家,高质量开展服务活动。完善政策明举措。出台《唐山市市管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唐山市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管理办法》《唐山市市级人才发展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全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唐山市高层次人才健康服务保障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修订“工业40条”中涉及人才的11条政策,具有唐山特色和比较优势的“1+N”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兑现资金抓落实。设立2019年人才发展资金1.48亿元。按省奖补标准给予1:1配套政策支持,落实2个“巨人计划”团队、2名“百人计划”人选奖补资金350万元。安排企业家培训专项资金预算1280万元,加大对国外高端培训、国内示范培训和高端商学院EMBA培训等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实施凤凰英才服务卡制度,累计发放英才卡1939张。
聚焦协同发展,精准引才引智实现新突破围绕重点工作招才。编制发布2019年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组织296家单位发布需求岗位1332个。依托唐山人才网、《唐山人才就业周刊》等开展信息对接服务,推送岗位信息近6万个。举办“第二十二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暨第九届河北省沿海经济带高级人才洽谈会”“毕业生双选会”“一校一场招聘活动”等特色招聘活动173场,提供就业岗位9.74万个,6.82万人入场求职,达成意向率达到21.2%。今年以来,全职引进研究生1105(博士83人)人;引进海外人才46人;柔性引进京津专家201人。分别完成年度引才目标(研究生800名、博士60名、海外人才20名,京津高端人才100名)的138.12%、138.33%、230%、201%。依托重点项目引智。紧紧围绕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后举办“京津专家唐山行”“科技企业走进中科院”等柔性引智活动8场,组织242家企事业单位发布111项技术项目需求,对接80名海内外高端人才,成功签约项目29项。充分发挥唐山市驻中关村引才引智工作站平台作用,开展“唐山市2019年中关村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洽谈会”“第二届唐山市科技创新企业走进中科院”“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唐山行”等招才引智活动32场次。
突出高端培训,企业家素质提升实现新突破组织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民营企业家培训。全年围绕“4+5+4”现代产业组织完成7批161名企业家赴国外培训,期间与当地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高校、中介组织和当地华人商会等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深入交流对接,达成合作意向26个。组织市本级14批643名企业家赴上海、深圳、杭州等国内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到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举办企业家“名校培训班”。围绕全市转型发展重点任务,邀请国内宏观政策制定者、行业领域带头人等来唐进行专题讲座,举办专门面向企业家的“唐山大讲堂”1期。在做好市本级培训的同时,指导各县(市、区)组织实施本地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实现企业家培训工作多层次、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培训班300余场次,培训企业家8500余名。
提升承载能力,平台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大院大校引进实现重大突破。北京交通大学与唐山市合作办学成功签约,9月12日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揭牌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唐山举行。截至目前,北交大唐山研究院一期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并于9月初正式投入使用,300名国际关系专业学生首批入学;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将对23个实验室、1个信息中心、1栋宿舍楼、1栋研究生公寓、校区基础设施等进行集中改造,逐步形成较完善的办学功能,学生住宿承载能力达到1600人左右。10月28日,北京理工大学与唐山市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正式揭牌。重点人才工程得到进一步优化。年内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新增数量在全省各地市中排名第一,唐山市省级院士工作站数量达到38家,建站总数仅次于石家庄市。在省内率先启动了省级院士工作站绩效考核工作,考核成绩前10名的省级院士工作站给予每家20万元奖励资金,有效引导了省级院士工作站建设和科技研发项目实施。新建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3家,总数达到35家。成立了全国第三十家、河北省第二家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唐山市3个项目被评为人才强冀2019年重点人才项目,分别获支持资金10万元。唐山驻中关村招才引智工作站项目获评2018年度优秀项目一等奖,2019年获继续支持资金60万元。本土高层次人才培育成效显著。完成第三届“市长特别奖”评选工作,经过宣传发动、申报推荐、实地考察、专业评审、小组评审、社会公示、举办颁奖仪式等程序,12人(团队)荣获“市长特别奖”、9人(团队)获提名奖。组织实施第七批市管优秀专家选拔工作,118名人选已经确定。唐山市14人入选第八批省管优秀专家,数量居全省各地市第一;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高端人才。
加强深度合作,校城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校城融合发展体系。成立校城融合发展协调小组。小组将合作事项落实到具体产业、企业、项目和工程上,校地双方领导深入高校、县(市、区)和企事业单位调研走访26次,专家教授进行项目对接、考察调研132次。优化融合发展软环境。组织召开校城融合发展座谈会,与华北理工大学共同签订了校城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唐山市直各单位、县(市、区)和企业走进华北理工大学面对面交流96次,开展校地融合项目300多个,与驻唐企业签订技术合同147项,合同总额3208万元。唐山市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思考,作为河北党建研究委托性课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经验推广。搭建深度合作交流平台。14个县(市、区)分别与华北理工大学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校城融合工作实施以来,华北理工大学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205名,为唐山培训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500多人次;累计有500多家唐山企业到校招聘,选聘2019届毕业生2365人,较2018届增加320人,留唐毕业生年增幅达15.6%。
做亮唐山名片,技能人才培育实现新突破深化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积极推进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今年的考核评估中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等级。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国家智能制造战略,与高科技领军企业唐山拓又达科技集团合作,以企业命名二级学院的“嵌入式”发展模式,与北京达内为上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达内软件学院协议。依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三个中高职院校联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整合。举办第二届“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结合全市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做大“五大新兴产业”、做优“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实际需要,组织举办了第二届“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共有2775名选手参赛。大赛设置了20个竞赛项目,较去年的首届大赛相比,新增了APP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叉车司机等13个新兴职业和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更新率达65%。通过技能大赛开展,进一步营造了比技能、学技能、悟技能、精技能的浓厚社会氛围。开展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持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试点任务的丰南区职教中心、玉田县职教中心和迁西县职教中心,今年共计招收学员915名,开设专业课程16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今年以来,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118433人,高技能人才培养累计达20015人。
2020年,唐山市将紧紧围绕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在人才领航定向能力、人才资源集聚能力、人才平台承载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水平、校城融合发展能力、企业家队伍素质能力、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八个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为唐山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国创氢能创新产业联盟成立
助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持续发展
2020年1月12日上午,由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论坛(2020),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顺利召开。 10余位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嘉宾分享了氢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精彩内容。
论坛同期,还举行了“国创氢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暨氢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国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家口市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等8家单位共同签署了氢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国创氢能联盟。
根据协议,各方将在《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政策引导下,在氢能这一战略性领域组建产业创新中心,围绕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和产业集聚发展、创新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服务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氢能产业链联合技术攻关,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构筑氢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国创氢能产业创新联盟将集中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难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育成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在联合攻关的同时,将引导氢能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趋于集中,功能上趋向集聚,定位上互补发展,集中突破产业薄弱环节,打造涵盖氢能装备、燃料电池和整车生产全链条产业。此外,还将着力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引领氢能行业标准制定,提高行业测试检测能力,积极开展氢能领域相关标准制定,完善行业检验检测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创新格局。同时,各方将共同推动氢能人才战略体系的建设,培育跨行业复合型人才,通过联合培训、组织调研,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构建多种信息交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组建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张家口市发改委将作为主管单位,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国创氢能联盟也将参与到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以促进政产学研多主体参与,推进协同创新。
据了解,张家口市希望通过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力争从技术支持、基地打造到氢能生产、储运、加注、应用等方面多头并进。未来将率先在望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布局氢能装备制造,在空港经济开发区布局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在南山园区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打造全市氢能产业生态。可以预见,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加之2020跟北京携办冬奥这一历史机遇,张家口市的氢能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高度。
- 上一篇:2020年驻京人才工作站简讯第五期
- 下一篇:2019年驻京人才工作站简讯第二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