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总算明白为什么国家“铁令”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真的很现实

    作者:文档来源:发布日期:2018-11-21


         多少年以来,中国对于电动汽车的激进态度,在民间引发了广泛争议。

         很多意见认为,混动技术、尤其是插混,技术难度比纯电更高,也更符合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极大降低油耗,并且不依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本来可以成为电动车普及之前的过渡。

         最大的争议在于,政府似乎并不愿意给予插混新能源身份。


         制造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少等都是现阶段纯电动车的短板,如果没有了国家补贴,纯电动车是不是真的就卖不出去了?

         但是中国却偏执的要大力发展纯电动车,并计划在这方面实现 “ 弯道超车 ” 计划。这到底是中国国情所致,还是自主车企不上进所为?

         中国新能源政策对于混合动力,甚至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一直持保留态度。最近出台的“新能源政策征求意见稿”,更是要将插混一脚踢飞,这让很多人感到费解。


         其实中国之所以要越过插混动力,全力发展电动车,背后也是有原因的。我们愿意以比较客观的态度,从各个层面对电动车的优势进行深度分析,解析中国政府全力发展电动车的意图。


    传统车领域,内燃机技术赶超难度太大

         全球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一百五十多年,但是我国仅仅发展几十年,更具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至今更是只有区区十几年。

         即便民族品牌的长城、吉利们都非常努力,在极短时间内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和大众、丰田、通用等国际巨头相比,毕竟根基浅薄,尤其是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民族品牌面对的是无法绕过去的技术壁垒和专利墙。


         今天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和专利权,基本掌握在大众、奔驰、丰田等全球巨头以及采埃孚、德尔福、麦格纳、博格华纳、邦奇、爱信和博世等跨国零部件企业手中。

         就拿变速箱来说,CVT的钢带基本垄断在BOSCH博世手中,而AT技术难度更大,且有专利壁垒无法越过,相对简单的双离合国内能做的又有几个?长城曾经在变速箱上吃尽了苦头,作为百万销量的车企,不能自产变速箱是不可想象的,长城下大力气搞出了双离合变速箱,事实是怎样的呢?

         双离合模块来自BorgWarner博格华纳,电控执行单元来自大陆。

         自主品牌要想突围,等于在枪林弹雨和铜墙铁壁中前进,难度可想而知,必须按照别人的规则去执行,这将让自主品牌的赶超之路倍感艰辛。


    中国为何不鼓励发展混动?

         撇开上述与国情有关的因素不说,其实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混动车型不仅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同时市场表现也很不错,那为什么政府却不鼓励发展呢?

         很简单,因为中国车企没有这方面的核心科技,要知道混动车的变速器内都集成了电动机,而对于刚研发出双离合变速器不久的中国车企来说,这方面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除非是进行合作,但合作之后也只是帮助日本车企占据市场和提升销量,最终还是得不偿失。

         如果硬要列出现在市售混动车的清单,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混动技术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而且像混动领域的老大——丰田,还对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等进行了保护,中国车企想 “ 逆向研发 ” 都比较困难。

         况且,中国政府也真心不希望在核心技术上总是依赖于其他国家,那样还会导致提倡的电动车也会被冷落,然而从市场中也不难看出政府压根就不支持混动技术的发展,这也就解释了在限购的城市中,为什么购买混动车也一样需要摇号的原因了。


    中国已经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

         作为新生事物,在电动车发展之初,自主品牌和大众、丰田等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因为大众丰田等在燃油车有着巨大包袱,对于发展电动车积极性不够。

         但是自主品牌不一样,在传统汽车无法赶超的压力之下,它们渴望换一个跑道从零开始,有着弯道超车的极大欲望。

         同时和大众、奔驰等老大车企相比,自主品牌对于新生事物有着更强的积极性和探索动力。事实上经过短短十几年发展,自主品牌已经基本掌握了电动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的核心技术。

         以电池为例,现在全球最大的三家电池厂,已经有两家属于中国,比亚迪的电池在商用车应用中排名全球第一,宁德时代不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电池厂,甚至已经开始给宝马、奔驰和大众等全球大佬供货。

         如此,从内燃机发展到电动车,自主品牌的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就是奴隶翻身做主人的节奏。以政府层面考量,必然是更愿意支持电动车的发展,并且最好将燃油车彻底消灭,这样中国品牌才能获得更大的权益。


    战略优势,打破对于石油的依赖

         众所周知中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在高速发展下所带来的负面就是环境污染,可以说目前的雾霾已经影响到大部分城市的生活了,所以治理环境显得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需求,也是世界都在关心的问题。

         全球变暖,世界控碳,中国于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中国的协议承诺将会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同时有助于我国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同时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石油还是非常紧缺(每天仅进口石油就好几百万桶,其中包括战略石油储备),因此也正是这几大因素迫使中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当然中国汽车起步较晚也是个因素之一,其中国内车企在燃油发动机和变速器上太落后,想让汽车行业在全球领先,也只能依靠新能源汽车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