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传播、教育的多样化
来源: 作者: 日期:2013-04-10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博物馆是一个服务于公众利益,旨在以各种手段保存、研究、利用,尤其是为公众的教育和娱乐而展出具有文化价值的实物的永久性机构”。可以看出,根本还在“服务于公众利益”,所以探索和发掘传播、教育的多样性手段,最大化的满足公众的需求,即符合博物馆的基本宗旨,又顺应“处于变化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的理念。

    传播与教育,是博物馆的两项重要职能。过去的博物馆,大多是以实物标本为基础,通过展览陈列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然而,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陈旧的、落后的、单一的固定陈列展览,已经远远跟不上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步伐。201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处于变化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所以,如何发掘博物馆的新式传播教育手段,是我们当今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博物馆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各类博物馆又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免费开放以来,囿于地域及人们文化素养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较原来确实在不断递增,但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如何让博物馆“走出去”,走到更广大的人群中,让更多人来了解它,让博物馆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播作用,责任重大。

  1.走进学校,开展多样的教育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让博物馆展览走进学校开展多样性的教育,应是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博物馆的展览提供了多样的手段,计算机的普及使博物馆的陈列不再显得那样呆板。当今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展品“活起来”,并能以多角度的三维形式显示在学校或其他任何地方的多媒体之上,再选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易懂的讲解词,通过讲解员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给中小学生。同时,结合展览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例如组织模拟文物修复与保护,培养小讲解员,写讲解词;学校组织开展写观感、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加深知识的拓展与理解。这样,就会使博物馆与学校相互配合,达到对学生群体传播历史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大化。

  2.走进社区,服务更多的群众

    博物馆传播、教育面对的更庞大人群应是普通公民。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兴起的社区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也成为时下社会生活的新热点、新时尚。面对社区教育派生出的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服务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被形容为“小政府、大社会”的群体,博物馆应积极主动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摆脱博物馆、纪念馆以往比较被动的地位,充分与社区文化相互配合,利用标语、横幅、展板等多种形式,把博物馆文化主动融入广大群众之中,这样,才能更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传播、教育作用。

  二、引进来,让更多的人主动走进博物馆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博物馆开发社会教育项目的首要工作。如果说博物馆依托文物资源,深入研究文物亮点和观众需求,策划开发系列文物专题展览是一种主要形式,那么博物馆根据观众需求适时引进各类精品展览,则是博物馆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扩大博物馆影响力不容忽视的蹊径。

  1.横向引进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起各类专题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也号召各个地区来做各自地区性的专题博物馆。然而,仅仅依靠固定的专题展览,无法长期吸引当地观众,也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横向引进外展是扩大专题博物馆影响力,以此更好的吸引观众眼球,从而达到传播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横向引进展览也就是针对专题博物馆而引进的既为同一类型而又各自为阵的展览,例如: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中原青铜文化与西南巴蜀青铜文化,虽然共属青铜文化,但却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相互引进类似横向的展览,既可以加深地区特色文化交流,又可以丰富展览的内容,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达到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

  2.纵向引进

    如果说横向引进展览更多是注重地区文化的交流,那么纵向引进展览则可以更好增加展览的纵深感,进行知识的深入教育。例如: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中有涉及“城川民院”的历史内容,而城川民院的前身可上溯1941年在延安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西北局为广泛发动各民族的抗日运动,在延安大砭沟成立的民族学院;而随后在1944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民族学院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定边与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合并,改名为三边公学;1945年2月,原中共城川工委改为中共伊盟工委在城川重建后,民族学院迁至城川,进入城川办学时期,改称为城川民族学院;解放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北京成立了的中央民族学院后(改为中央民族大学),城川民族学院成为中央民族学院的前身。从时间段以及具体教员及学员上看,他们之间既是相互交织,却又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而现如今延安大砭沟民族学院旧址内有一个小型展览;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又在城川民院旧址建立了“延安民院革命史陈列展”,专题文物、图片甚多,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之一;中央民族大学内也有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如果就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关于“城川民院”纵向举办延伸展而引进相关展览,对博物馆而言是对历史资料的归纳,对观众来说却是一堂知识上的饕餮盛宴。举办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对整合历史,还是增加展览本身厚重感,都有重大意义,从而达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进行深度宣传教育的目的。

  3.特色引进

    对于博物馆而言,办好展览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专题上的横向引进或是纵向的深入,都是非常好拓展方式。但是除此之外,引进特色展览同样可以大大提高公众的吸引力,达到传播、教育的预期目的。且引进特色展览的选择空间非常大,在日常的展览之间通过调查观众的知识需求取向,适时的引进一些特色的展览,诸如具有地区特色的瓷器、玉器、钱币、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展等等,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而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根本,也就是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公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公众最大限度地参与与认可,各取所需,更好为社会民生服务。

    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博物馆是一个服务于公众利益,旨在以各种手段保存、研究、利用,尤其是为公众的教育和娱乐而展出具有文化价值的实物的永久性机构”。可以看出,根本还在“服务于公众利益”,所以探索和发掘传播、教育的多样性手段,最大化的满足公众的需求,即符合博物馆的基本宗旨,又顺应“处于变化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的理念。(高 洁)

上一篇:情牵我点点滴滴的一张老照片 下一篇: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召开展陈大纲专家论证会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