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昭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独贵龙运动(一)
来源: 作者: 日期:2017-07-27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在19世纪中叶,随着清王朝封建统治能力的不断衰落及卖官鬻爵政策的实施,加之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猖獗和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促使本就处于风雨飘摇的蒙古封建王公加紧对伊克昭盟牧民进行土地、物力、人力的苛政暴掠,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处于水深火热的零界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伊克昭盟乌审旗出现了贫困蒙古族牧民自发组织的“独贵龙”运动,并逐渐席卷了整个现鄂尔多斯地区,点燃了广大牧民追求生存、平等、自由的星星之火。为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和平解放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究那段值得铭记的光荣历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关键历史见证物、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做一个简要的记述。

一、见证伊克昭盟民主主义革命萌芽的独贵龙签名图

    “独贵龙”蒙语为“圆圈或环形”的意思,也叫“独贵拉呼”,是鄂尔多斯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实践中所形成的极具智慧的一种斗争形式。通过现存实物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了突出所有成员在具有平等身份认同的前提下,采取在约定地点以圆圈坐定讨论斗争问题,在达成一致意见后环形签名的方法,避免主要组织者身份的暴露的一种历史见证物。这种形式最早发源于乌审旗,1858年(咸丰八年)乌审旗贫苦牧民丕勒杰、朱勒杰尔嘎拉等人,利用这种形式逼迫伊盟盟长及乌审王公减少抢占耕地、债款摊牌的数量,极大地维护了牧民的生存保障权利。

      现存于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独贵龙签名”图,是2008年8月复制于内蒙古博物院的仅存文物,是亚麻纸正方形版本,长:49厘米,宽:51.5厘米,高:0.05厘米,重:0.011千克。据征集时的考证,此件是席尼喇嘛领导时期的见证物。

一、伊克昭盟史料可查的独贵龙运动概况及斗争特点

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的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840年—1900年为初级萌生阶段;1902年—1910年反对清政府“放荒”开垦和“移民实边”的兴起阶段;1912年—1919年反对军阀统治和蒙古王公的顶峰阶段。三个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牧民斗争经验的积累,斗争形势和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面就各阶段“独贵龙”运动的发展概况及斗争特征简述如下:


上一篇:伊克昭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独贵龙运动(二) 下一篇: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展陈设计应用 在文化传播中的几点思考(四)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