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很多博物馆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出现短缺现象,并且相关经费也不够使用。最严重的是决策者总是认为展览比宣传要重要很多,认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是很强,在其中也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陈列精品的购入,但是当展览宣传需要资金投入的时候却已经有所缺乏了,更严重的还会没有资金用于展览宣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精品并没有使更多人了解和观赏,博物馆依旧没有人烟。 2.在宣传过程中没有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单是将上级单位发文、行政指令性作为依据进行宣传,已经不能达到最佳效果,那些“上大报、上新闻、上头条”的宣传方式,也已经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展览之前,新闻发布会和展览开幕后的新闻报道也只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宣传空间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内容层次不够高,造成观众无法对其产生兴趣。 3.存在盲目性。因为调查不够深入,不能在根本上对观众的群体特征、参观心理、参观规律和欣赏品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宣传过程中,针对性不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宣传的整体规划不能制定出来,过于随意,或者只是在表面上对事物进行了解,再或者伤人伤财,最终不能使宣传达到简约、实际的效果。 4.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通过宣教部门或者办公室进行负责,负责宣传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业务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宣传人员的外交能力、公关能力以及策划能力都不能达到标准。 博物馆宣传工作的相关对策 1.宣传定位。宣传定位在博物馆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博物馆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够充足,因此,不能在大范围内进行宣传,这就需要定位在“精品带动”的基础上,与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喜好相结合,开办一些与之相适应、相符合的展览。在举办陈列展览的时候,也应该借助这样的机会,将宣传策划工作加大力度。 2.宣传对象。因为观众群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管是任何一种展览,都不能使所有的观众引发兴趣,所以,宣传一定是要有重点地开展,要根据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接受习惯等诸多因素划分出不同的观众群,再根据不同的展览内容确立合适的主流参观群体,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组织工作。这样,博物馆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在观众中的地位。 3.宣传载体。从目前来看,各省市博物馆已与电视台、报社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博物馆的重大活动都会邀请这些新闻媒体参与报道。仍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开展前夕,上海市民就从电视、网络或报纸上得到了信息,了解了国宝展是怎么回事,能说得出一两幅像《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名作品,表示有兴趣去看。事实证明,一个好的载体能达到广泛宣传群众、吸引群众的目的。另外,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电视独有的易逝性要求我们的宣传内容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打动观众,使观众迅速、准确地捕捉到该信息的主旨。一条简单的消息并不能满足观众对展览的了解需求,因此应进一步在报纸上做一些深度报道。广播依然是博物馆宣传的重要媒介,通过广播进行博物馆有关知识的竞猜活动较之其他媒体更具趣味性、参与性。在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且正在一步步地向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渗透的今天,博物馆网络宣传的开展已迫在眉睫。由于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且宣传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从而接触的人将更多,产生的宣传效应将更大。博物馆可以借助网络提供大量的信息,把自己的展览信息、展览风格、藏品特点、研究成果等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使观众如身临其境。但毕竟图像不是实物,虚拟不能代替真实,如果他们真的对网上展出的东西感兴趣,就会抽出时间到博物馆参观实物。博物馆上网的最终目的就是引起人们的兴趣,引导人们到博物馆参观。 从目前来看,博物馆宣传工作中网络宣传所占比重还很小,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仅有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数家博物馆开通了网站。但可以肯定的是,博物馆的宣传将逐渐由传统的报刊、电台、电视演进到互联网络,这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