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月26日,根据西北局和联防司令部的命令,在三边、伊西转战一年,打出了军威的蒙汉支队逐渐脱离三边军分区的统辖,正式成立了伊盟支队。 支队司令员王悦丰、副司令马富纲、高平,政委高增培、副政委周仁山、薛向晨,参谋长马良诚,副参谋长赵英,参谋主任谢友德。 第一大队长郝福成、副大队长李廷兰,政委鲁富业。一中队长何福才(后张昆)、政治指导员云照光;二中队长何有义(后李廷兰)、政治指导员郭建勋(还有狄志明);三中队长王建国、政治指导员田英秀,约2百余人。 西乌司令部领导人名录未变。 第二大队长双玉山、副大队长郎哈(后为朱邦仁),教导员李振华。一中队长三朝格图,副中队长包荣;二中队长巴音达赖;三中队长奇云山,约150余人。 第三大队长马良诚、教导员天宝。一连长金汉斌,二连长金宝海,三连长杨明山。共70余人。 伊盟支队的建立标志着伊盟人民武装在伊西战场上取得了内线反击的胜利,将要转入外线开赴敌占区担负解放整个鄂尔多斯的光荣使命。 伊盟支队在吴旗过罢春节,配合三边军分区二八团打罢柠条梁,消灭了冯海潮保安连和朱子福特务排,剷除了以韩子谦为县长的伪靖边县政府后,于2月底遵照上级指示,伊盟工委再次分设,开辟东、西两个战场。 伊西工委由周仁山、杨经纬、田万生、天宝组成,与伊支副司令马富纲、参谋长马良诚带领伊支第三大队,留在伊西和三边,坚持游击战争。 伊东工委由高增培、高平、李振华、韩是今、薛向晨组成,与伊支司令员王悦丰、副司令高平率领伊支第一、第二大队开赴准格尔旗,开展伊东各旗的斗争。 3月21日,伊东工委率领伊支两个大队260余骑兵,沿横山、波罗、响水、镇川、佳县,行程千里到神木乔则滩,与绥德、米脂专区张达志、高朗亭、李治洲的警备独立旅四、五、六团汇合后,休整几天,将五团留守高家堡,四、六两团和伊支两个大队开到府谷县哈拉寨和准格尔旗五字湾,战前布署后,于4月10日连夜挺进神山,至11日(农历三月初三)拂晓解放了伊东要塞神山。毙伤敌3百余、俘掳少将司令奇涌泉、少将参谋长陈有明和团长奇茂泉以下官兵眷属8百余,溃逃3百余,共计1500余。全歼了国民党伊盟警备一区。为建立伊东根据地和加速解放伊盟的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