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支队建立后,在三边军分区和伊盟工委的领导下,从毛家窑子到九里滩、龙州界返回张家畔,驻守芦河南岸。 正当我军完成了防御布署时,盘踞在柠条梁、白土岗子一带的马鸿逵部骑兵20旅19团和靖边县冯海潮侦察连约6百余骑兵来犯。激战中,蒙汉支队打退敌人数次冲犯。首次是还乡团冲犯,被我军顶回去。蒙汉支队雷明利因机枪故障而牺牲,班长秦志华跳出掩体袭击敌人,头部中弹牺牲。二次是宁马19团联合还乡团一齐冲犯,被我军击退。三次敌人佯攻,以机枪、掷弹筒猛攻一阵,便鸦雀无声了……再看,张家畔街头有一位老乡手持头巾挥舞着喊:“敌人跑啦!敌人跑啦……”于是,何福才指挥部队冲进街头,老乡们拍手欢呼! 我军乘胜追歼,把敌人追到小滩子,借夜幕降临,撤回芦河南岸。这次战斗,毙敌6名,俘敌10名,缴获连珠枪16支;我军阵亡两名,刘殿士负伤,决死战马1匹。 1947年5月20日,发生在张家畔的守卫芦河战斗,是伊盟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为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做出了贡献,受到党中央的通令嘉奖。 战后,随着西北野战军收复三边的大好形势,蒙汉支队连夜经小桥畔开到柠条梁,赶跑了张庭芝还乡团,打散了城川叛军,于7月5日凯旋返回城川。 伊盟工委率领蒙汉支队打了三个月游击战争,又进行了城川保卫战。同时,由周仁山、马富纲、马良诚、李振华等收复了城川、三段地、西乌审革命根据地,收留了尚未撤出来的人员,随着西北野战军“围榆打马”的战略转移,于8月12日再次从容撤出根据地。马富纲从吉拉带出10余人,马良诚从查干陶勒盖带出金宝海等50余人,并收留起一批枪支、马匹。8月下旬,马良诚、金宝海等在东坑、小桥畔、活彦乌素,开窖救济灾民糜子85大石(每石600斤),胜利返回乌审红柳河南部地带。至此,伊盟工委将新撤出来的部队与4月初从城川保四营撤出来的高忠山等10余人,合编为第三大队,大队长马良诚、教导员天宝,金汉斌、金宝海分别任一、二中队长,共80余人,旋后,又扩充了第三中队,中队长杨明山。此时,蒙汉支队已扩大为360余骑兵武装了。 8月中旬,伊盟工委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成立了军事部,部长韩是今,副部长高平,参谋主任谢友德,委员朱邦仁、天宝,工作人员陈乐山、任其玖、彭达、云成烈、周兴源。 9月16日,蒙汉支队开到掌岗图、小石砭,三边李振海骑兵大队在草筛塘。我军两支兄弟部队在大小石砭宽10里、长40里的沙梁上铺开战场。支队司令部让能攻善守的一大队扼守中路,让善于打麻雀战的二大队守战两翼。 上午8时许,钦克叛军和东乌审匪帮串通马匪骑兵20旅20团、张庭芝匪团约六七百骑兵一齐打来,企图吃掉我军。那天无定河洪水上涨,钦克叛军和马匪军被汹涌的洪水阻挡而无法过去;东乌审匪帮在发洪水之前,已从红柳河张大锁沟湾过了河,与我军接上火,战斗在沙漠里。蒙汉支队凭借有利地形和准确的枪法,狠揍敌人,下午3时许,我军开始反击。王建国、何福才、李廷兰三个连长率百余指战员,跃马挥刀穷追猛打40余里,至黄昏把敌人赶到李三娃渡口。危急之时,敌人强迫一名老乡引渡,老乡专门将敌人引到大水中,被汹涛恶浪卷走……此次战斗,毙敌10余名,淹死10余名,缴获枪马各40余。蒙汉支队王志忠牺牲,连长何福才和梁班长负伤,韩是今的通讯哈吧狗失踪。 随后,蒙汉支队第三大队百余骑兵,在韩是今、马良诚的指挥下,由天宝、金宝海带领追歼敌人至色浪沟湾,敌人向舍利庙逃窜。 伊盟蒙汉支队遵照毛主席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的战略思想,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骑兵特长,大打沙漠草原游击战或运动战,时而放冷枪毙敌,时而集中火力突袭。使敌人顾西不顾东。 冬天,蒙汉支队奉命先在靖边镇洛区,后到吴旗白豹川、长官庙,进行了三查整风整军,使部队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大为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