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西解放区有三支党领导的蒙古起义部队:一支是1943年4月15日,先由奇金山、恩克芒奈发动的乌审旗起义部队②。后由王悦丰、奇福禄、赵玉山、双玉山领导的西乌部队;一支是1946年1月13日,由马富纲、顾寿山、马良诚发动领导的阿拉庙起义部队;一支是金汉斌、金汉文领导的城川保四营革命派。 有三支党政机关的警卫保安队——即由何福才、鲁富业领导的伊盟工委保安队(由何福才、霍炳雄的通讯排扩编);由李廷兰等领导的三段地工委保安队;由王建国、田英秀领导的乌审工委保安队,共90余人。 1947年3月底至4月初,由于胡宗南部进攻延安,马鸿逵部侵犯三边和伊西。先是乌审工委率保安队及西乌部队撤退到靖边,撤退前和撤退中发生了铁木尔大队长和乔达赖中队长的叛变。所以,乌审工委于4月1日在靖边王家湾召开了会议,经过讨论决定保留西乌审部队。接着,伊东工委即城川办事处率保安队撤到张家畔,与乌审工委及部队汇合到一起;不久,伊西工委率领三段地工委保安队从定边南山崔家圈,辗转到了靖边,与伊东工委和乌审工委汇合起来。大会师后,又组成伊盟工委。 5月上旬,因为战争急需,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批准,三边地委和伊盟工委决定——将城川、西乌审、三段地三块革命根据地撤出来的全部武装人员统一整编,成立了伊盟蒙汉支队。蒙汉支队建立后,受三边军分区和伊盟工委双重领导(具体由三边军分区东线指挥部指挥,总指挥曹动之、副总指挥高平)。 蒙汉支队司令部:司令员王悦丰,政委高增培,副司令马富纲、高平,副政委周仁山,参谋长赵英(开头队长韩是今、副队长高平、政委高增培)。 城川、西乌审、三段地三个工委的保安队合编为第一大队,大队长郝福成(开头由朱邦仁负责)、教导员鲁富业。下编两个中队,一中队长何福才,指导员先后为任其玖、鲁富业;二中队长李廷兰,指导员郭建勋;三中队长王建国,指导员田英秀。 1948年5月前在该大队担任连长、指导员的还有张昆、何有义、云照光、李生才、狄子明。 保留西乌保安司令部:司令员王悦丰(兼),参谋长奇福禄(后为三朝格图),秘书长赵玉山(后升副司令)。西乌部队编为第二大队,大队长双玉山,教导员先后为天宝、李振华,副大队长郎哈(后为朱邦仁)。一中队长三朝格图,副队长包荣;二中队长巴音达赖;三中队长奇云山;警卫队长石玉山(萨格莎),约2百余人。 同时,又将盟、乌、鄂工委和城川区委的机关干部及民族学院教职员工、保四营骨干共40余人年龄较大的同志编为干部队,队长彭达,指导员天宝。 蒙汉支队初建时共有3百多骑兵,师的建制,团的实力。蒙汉支队的建立,不仅为大力开展伊盟的武装斗争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也为三边和伊西解放区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在席尼喇嘛的领导下,乌审旗人民一度推翻了封建王公政权,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权——公众委员会。公众委员会实行保障劳动人民利益的各项政策:废除奸商的一切公私债务和苛捐摊派,禁止盟长等差遣官吏任意征乘乌拉(差马)、压榨盘剥人民;严禁种植和吸食鸦片,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办人民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这些措施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独贵龙”的革命风暴,使以特古斯阿木古朗为首的乌审旗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觉得靠自身的力量再也无法扑灭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纷纷逃往榆林,同陕北军阀井岳秀勾结起来,向革命势力反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