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民族学院的成立与变迁(四)
来源: 作者: 日期:2019-07-15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1 942年初,乌兰夫调离民族学院,到中央党校学习。不久,高克林也调走了。西北局决定由刘春任教育处处长,宗群任副处长,王铎任秘书长,总务处处长仍是宋友田。学院设总支,第一任总支书记是杨春林,第二任是王志强,第三任是刘景平。

           同年,整风运动开始,根据西北局的决定,学院成立了整风运动学习委员会,为该院的领导机构,主任刘春,委员有王铎、宗群、宋友田、王志强、龚亦群、刘景平等。学院的机构由原来的4个处,精简为两个处,只保留教育处和总务处,教学任务也以学习整风为主。

           19434月,中央决定把民族学院从文化沟迁往桥儿沟,与同时迁去的鲁迅文化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院、行政学院、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学校等几所院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校长吴玉章,副校长周扬。校务委员由原各院校的负责人和延大政治部主任宋侃夫等组成。民族学院的院务由学委会负责。

           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寇发起局部反攻,陕北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为了贯彻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更有力地发动各民族的抗日运动,根据中央的决定,三四月间,民族学院从延安大学分离出来,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定边,称为定边民族学院。

           1944年秋,定边民族学院与三边师范、整风训练班、干部训练班合并为三边公学,但内部结构、称谓仍同从前一样,院长仍是高岗,副院长刘春、王铎。此间,该院经常派学员到伊克昭盟边界上做实地调查,做些文艺宣传工作,也协助地方上做些少数民族工作。后来,刘春调任三边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分管蒙族地区的工作,民族学院便由王铎负责。

 

                                                              本文选自《伊盟革命斗争史料》第10

上一篇:解放伊东要塞神山(一) 下一篇:延安民族学院的成立与变迁(三)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