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民族学院的成立与变迁(二)
来源: 作者: 日期:2019-05-23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早在延安民族学院成立之前,党中央就曾指示绥蒙工委及其后的绥远省委,要他们分期分批把蒙古族青年送到延安来培养。自那时起,内蒙古的青年便一批批地被送到延安学习。比如,1 93983 1日,就有李永年、朱玉山、李文精、张玉庆、云治安、云照光、云成烈、奇峻山、云晨光、赵俊峰、成义、云志忠、云升阁、李贵毛、巴增秀、云曙碧、云林、云林秀、云世英、云祥生、布赫、云文颜、张禄等23名革命青年,在奎璧的带领下,通过日伪军奇子祥部封锁的高龙渡口,经过伊盟,去了延安①。1 940年初夏,与刘璧一起走的就有37人。他们从大青山下来,乘马闯过平绥路,赶到蛮汉山,经凉城,跨长城,到忻县,而后去了延安。1 94 131 5日,彭达从桃力民还带去郝永胜、杨培森、刘德明等十几人。这是较大的几批,李森、王得胜等同志还陆陆续续地送去一些。(选送工作并不都是一帆风顺。1 9402月,中共归绥工委从巴彦塔拉盟师范学校选派周服礼、何树声等6名学生赴延安学习,被日本特务机关发觉,酿成了骇人听闻的“厚和惨案”)

           当时,延安已有很多院校,如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女子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等。这些院校里都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西北工委把这些少数民族学生集中起来,送到陕北公学学习,专门设置了蒙生班,编为第55大队②。1 94087日,陕北公学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队,有学员30人。1 94 1630日,又成立了陕北公学民族部,由王铎任主任,第一次招生185人。刘璧、郝文广等都在此学习。这些便是民族学院的基础。

 

 

 

 

   ①参见《高龙渡口脱险记》

   ②参见《回忆与研究》李维汉著《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少数民族工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本文选自《伊盟革命斗争史料》第10

 

 

 

上一篇:延安民族学院的成立与变迁(三) 下一篇:延安民族学院的成立与变迁(一)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