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宣传工作,伊盟工委派刘景平、浩帆、党士秀、金汉文、郝生金等同志办报,起先沿用原三边地委机关报的名称——《蒙古报》,后改为《伊盟报》,使用蒙汉两种文字。直到l947年停办。 伊盟工委第二次成立后,一方面抓了政权建设,一方面抓了武装建设,取消了城川副官处,成立了“城川蒙汉自治联合会,"主任是王得胜,副主任是尔计巴图。委员有天宝、刘勇飞、韩戈鲁。工作人员有郝金山(吉拉汉)、张德奎、石那顺、冯五豹。 自治会下设4个行政村:第一行政村包括章盖什里、高潮畔、麻黄坑、西人坑;第二行政村包括黄海子、羊场壕、东达图;第三行政村包括城川、新寨子、糜地梁、北畔;第四行政村包括黑圪垯、苏坝海子、大场则、大沟湾,后来又划归了一个大发。 在城川办事处和城川区委会的领导下,自治联合会和行政村的主要任务是,废除保甲制度,收回洋教堂霸占的土地,减租减息,实行“废保建政"。 为了自给自足,责成高锦武、白成德、吴广生负责,又开办了一个商业字号——自治会商店。在黑梁头办起一个农场,在城川放起一群牛,在黑圪垯放起一群羊。农场场长开头由赵英兼任,接着是刘勇飞,以后是白占元。农场办得很有成绩,每年能打180石粮。对旧保四营进行了整编。通过选举,撤了胡维成营长的职务,选举金汉斌当了营长;撤了杨吉录连长的职务,选举祁光耀为一连长。二连长黄玉堂未动。整编后的地方民团,叫新保四营。 同时,建立了民兵组织。刘勇飞为民兵大队长,王明堂为副大队长。 1945年夏天,开始以单线联系的方式,发展了一批地下党员,主要是韩戈鲁、天宝、高增培、张世岐、刘勇飞发展的。发展了罗印昌、王子秀、王明堂、尤乔才、祁光耀、祁达赖、高玉祥、王成贵、高俊贵、赵采云、谢启荣、石那顺、李永发等十几名党员。 8月,日寇投降,八路军把国民党驻柠条梁的十一旅史舫诚的二团解决了;安边的八团也起义投诚了。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疯狂地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内蒙古地区。宁夏马鸿逵进攻三边,已经到了鄂托克的上海庙、布拉格和察汉淖;榆林的段宝山和东乌审的奇玉山也进攻解放区。党中央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组织了扫清北线外围的战役。驻守城川的解放军保安二团全部调到前线,只留下办事处的通讯排和新保四营维持治安。10月间,发生“乌拉尔林事件”,伊盟工委书记赵通儒等人被捕,由高增培代理工委书记,伊盟工委又划归三边地委领导。 本文选自《伊盟革命斗争史料》第1辑 责任编辑郝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