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区党组织建设———中共伊盟工委(含伊东、伊西工委)
来源: 作者:信息部 日期:2019-03-14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1938年11月22日,绥蒙工委撤销,中共绥远省委成立,书记白如冰率部挺进大青山,开辟抗日根据地。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党委为了坚持伊盟的抗日斗争,同时在乌素加汉村首建中共伊盟工委,受陕甘宁边区党委领导,并与绥远省委联络。1939年4月,边区党委正式通知:伊盟工委常委以赵通儒、牛刚、云时雨、徐子猷、王万义5人组成,赵为书记。下辖后套特委、包固、乌审、鄂托克、桃力民5个工委;后又组建了包头县委。工委对外称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驻伊盟联络参谋处,赵通儒为上校联络参谋,其余人员为副官、参谋等。至1941年撤销。

  1942年末,中共三边地委决定由郭炳坤、黄永辉、徐子猷、惠中权、曹动之5人组成伊东工委,郭炳坤任书记,主要任务是开展乌审旗的工作。这是首次成立的伊东工委。

  1945年2月21日,中央西北局为了保卫陕北和伊西革命根据地,在城川重建了中共伊盟工委,书记赵通儒,委员高增培、曹动之、曹布诚、徐子猷、刘昌汉、孙润华、鲁直等。工委以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驻城川办事处名义开展工作。下辖乌审、鄂托克工委、城川区委和民族学院。着重抓了政权建设和西乌部队的巩固。

  1947年1月17日,西北局将宁夏和伊盟党组织合并为中共宁绥工委,书记朱敏、副书记赵忠国,工委隐蔽在三边地委统战部内,领导西乌审、城川、三段地、余庄子、红井子据点。

  2月9日,西北局指示将伊盟工委分设为伊东、伊西两个工委。以城川办事处为基础组成伊东工委,书记高增培;以三段地工委为基础组成伊西工委,书记周仁山,它与鄂旗工委是一套人员两个牌子。至5月两工委及所属部队在张家畔会师后,又合并为伊盟工委,书记高增培、副书记周仁山。至1948年3月,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党委再次将伊盟工委分设为伊东、伊西两个工委,开辟东、西两个战场,为解放伊盟而战斗。至1949年7月5日,两工委及所属部队在札萨克旗新街镇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共伊盟盟委。


上一篇:奇金山率部起义 下一篇:鄂尔多斯地区党组织建设———中共绥蒙工委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