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民院
来源: 作者: 日期:2014-07-01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城川民族学院旧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中学校园内。旧址坐北朝南,夯筑围墙,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86米,现存平房4间,土木建筑。

城川民族学院前身是三边公学和延安民族学院。1941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受中央委托,为广泛发动各民族的抗日运动,在延安大砭沟成立了民族学院。延安时期党的民族干部教育工作,为全国解放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领导骨干和优秀的民族工作者。 1944 年 4 月由于工作需要,由延安迁到接近少数民族地区的定边,称三边公学。

1945年3月,为了适应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培养蒙古族干部,西北局决定将民族学院从定边迁到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城川,城川民院把各民族的学员团结在党的抗日救亡的旗帜下,紧密结合革命斗争的实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的革命干部。也为全国解放后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和建设准备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和优秀的民族工作者。

这次迁址,主要是蒙古族学员。回族学员仍留在定边三边公学。这时,民族学院转入了城川时期,人们称为城川学院。

王铎、宗群等先后任其院长。解放战争前夕,城川民族学院撤到靖边搞战勤工作,在校的大部分学员都从军。一批一批的毕业学员积极响应党“到抗战前线去,到民众中去,到困难的地方去”的号召,踊跃投入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去。毕业的学员中,许多人一出校门就投入到打击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战斗中,成为对敌斗争中的各级指挥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英勇顽强,机智果敢,屡建战功,不少同志在战争中英勇牺牲。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与世长存,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城川民族学院为前身,在北京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首任院长为乌兰夫。现有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纪念馆对外开放。

如今,城川民族学院已成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川民族学院诞生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她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虽然她的光辉历史已时过境迁,但她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已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始终启迪和勉励着我们鄂尔多斯人。如今,城川民族学院已成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成为新时期我市延安精神的传播中心。


上一篇:鄂尔多斯地区党组织建设——中共后套特委 下一篇:鄂尔多斯革命老区简介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