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鄂尔多斯为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我市提升地区整体形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我市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我市的博物馆承担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文化知识传授服务,文化传播服务等重要责任。在我市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博物馆要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创建标准》为工作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体工作部署,打造服务型博物馆。如何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和未来规划,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升讲解水平,完善接待工作
博物馆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蕴涵。博物馆的讲解员是游客与历史文化穿越时空的载体,沟通的媒介,其讲解接待水平影响着游客获取知识和情绪的愉悦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博物馆向公众服务的水平,所以必须提升讲解员的讲解水平。讲解员要探求讲解方式的多样性,博物馆类型和藏品的内涵不同,形成不同博物馆的特色。因为藏品的类型不同,人的需求不同,游客层次不同,所以讲解风格需多元化。讲解员的讲解谨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这样容易陷入僵化。讲解风格既可有大江东去的气魄,又可有小桥流水的细腻,既可以慷慨激昂,又可以娓娓道来,在规范中求个性,于平常中显风格。特别是注意准确回答观众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过具体的沟通互动使博物馆的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观众爱看想听,并且还想来,真正成为观众的终身学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鄂尔多斯引来世人的瞩目,外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且本地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增强,来我市博物馆休闲、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博物馆若能提供完善的接待服务。自然而然地让公众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这需博物馆工作人员想观众之所想,在入馆处设有参观咨询处或参观须知牌,不仅要强调参观注意事项而且也要标明参观线路、休息处、卫生间、饮水处等;在参观时有语音导览,并且在醒目的地方标明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参观结束后,为观众设有留言簿、感想簿、意见簿,来抒发他们参观后的各样情感及宝贵的建议、设想。并且要妥善保管和处理他们的情感、建议。细致、周到的接待可以有效地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
二、办好基本陈列,多举办、引进有价值的临时展览
办好基本陈列毋庸置疑,当观众迈入博物馆犹如翻开一本厚厚的书籍,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实物、场景复原、影像、文字等展览手段深入浅出高效率地解读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但基本陈列由于常年不变,观众中的回头客较少。所以仅依靠几年不变的基本陈列,博物馆很难将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来,只有结合有时代气息、有质量、有品味的临时展览,才能充分调动博物馆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让观众每一次走进博物馆,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甚至让观众对博物馆接下来要举办的展览有一些建议和期待,这样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不仅被唤醒了,而且露出新的充满生机的气象。临时展览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发挥馆藏文物的资源,调动所藏丰富展览内容。在保证基本陈列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掘馆藏文物资源,整理出能够单独成为专题的文物系列,依据史料或资料的记载,组建一个反映历史上社会现象或生活场景的小型展览。其次,引进适合的外展做短期展出。只要找准选题,可以选择艺术类和科普类宣传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观赏性的展览。再次,举办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展览,每年可以配合大型的社会教育活动举办相应的临时展览。另外,可向社会提供展示场所,在临时展区休展空闲时,博物馆可以将展厅提供给一些苦于找不到展览场所办展的集体和个人,当然前提必须是展览的内容健康向上并与博物馆的性质相契合。博物馆任何时候都要以社会效益为重,不能因经济效益而放松选择与审核引进的展览内容,为群众把关,也有效地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
三、拓展社会教育渠道,传播博物馆文化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不仅要保护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需为社会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这就必然要求拓展社会教育的渠道,传播博物馆文化。
(一)丰富未成年人教育形式与方法
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是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内在要素的结构与表现形式,它依托博物馆各类教育资源,结合未成年人的教育需求,通过各项专题鲜明的活动达到感悟、启迪的施教目的,丰富未成年人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可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1.主题参观活动
主题参观活动包括展厅报告会,临时展览辅助教育活动等,围绕单体文物或专题展厅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使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普及博物馆文化和文物知识的最基本形式。
2.专题讲座
博物馆讲座一般分为主题讲座和藏品讲座两类,大都根据博物馆展示内容围绕某个主题或结合藏品信息开展。由于讲座所需的教育人员,教学教具相对较少,教育空间可大可小,加之讲座对象较为固定,是当今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的又一基础形式。
3.假期活动
未成年人群体有相对固定的假期,如寒暑假,各类节假日等。选择知识性、艺术性强的专题教育活动。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鄂尔多斯婚礼,蒙古族服饰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拓展孩子的课外知识。
4.互动参与活动
互动参与是一种双向教育,更能激发儿童参与积极性。在互动参与这块,区内外的一些大型博物馆做得有声有色,针对互动参与,我们既可以开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例如搭建蒙古帐篷,学习射箭等,也可以学习区内外大型博物馆的经验,而且完全不怕雷同,因为通过游戏,亲自参与等方式学习不管哪里的孩子都会喜欢。例如我们可以引进“国家指南针计划”的研究成果,“指南针计划”是一项涵盖农业、纺织、营造、文化传播等若干领域的大型系统工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微型的教具学习我国古代的造纸印刷、古代陶瓷、古代织染等技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新精神。互动参与活动形式有许多既需要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领导们的重视并给予支持。博物馆拥有丰富多彩的互动参与形式,定会让博物馆更生机盎然。
5.体验类教育活动
体验是增强认知、提高实践能力的最佳教育形式和方法。对于未成年人群体,体验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模拟讲解大赛获根据历史故事进行角色选择和扮演,在调动孩子们参与兴趣的同时,还可以从中了解或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历史典故,相对于枯燥的书面文字和冷冰冰的文物展品而言,体验类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留存的将是一份难忘的博物馆记忆。
(二)编写博物馆普及读物和儿童指南或读物
博物馆普及读物应以博物馆馆藏陈列为基本素材面向大众根据文物类型划分主题,以具体文物为线索引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图文并茂介绍我市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让大众更清晰了解波澜壮阔和历久弥新的鄂尔多斯文明。
儿童读物或指南是专门为未成年人介绍展品、展品背景的图书。设计时既要突出博物馆文化的特点又要图版卡通画,内容故事化,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三)走进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社区、偏远农村等宣传博物馆文化
博物馆依据自有的文物资源和文化人才等可以举办流动展览专题讲座等,并把其送到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社区、偏远农村等让博物馆走基层走近群众,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每一次送活动到任何单位博物馆都要精心策划,认真准备,让受众有所收获、感悟并且期待博物馆多举办类似活动。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博物馆需我市文博人的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充分享受文化成果,才能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进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