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鄂托克旗蒙古族青年杨宝山(孟克敖其尔)、巴德玛(女)、贺什格达赖、六斤、乌力吉杰尔嘎勒、额尔肯巴彦尔等到定边参加了抗日示威游行。正是丁玲于当年12月28日写的《广暴纪念在定边》(指叶剑英领导的广州暴动九周年纪念大会)的文艺通讯中写道:“……队伍陆续进来了!党校的学生也排队来了!他们举着旗帜,整齐地站在前面。主席台上的人,在一些标语中出现了,坐在地下的队伍都唱起来了《广州暴动苏维埃,中国革命新纪元》……”
“一群回民也和汉人一起走进大殿。戴着皮帽的蒙古人,带着和善的笑容,一个挨一个的踏进了会场”。
在定边,杨宝山等耳闻目睹,了解了许多新鲜事物,看到了解放区的天下是人民民主、民族平等……
1937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十),杨宝山怀着寻觅光明的愿望离开家乡召皇(今珠和)到定边寻找中共少数民族工委。此时恰遇民委秘书长赵通儒。赵和杨宝山亲切交谈后,让杨留在民委搞地方工作——具体任务是监督当地商人公平合理地和蒙古族老乡作买卖,并宣传党的政策。
时过半年到“7·7”芦沟桥事变后,定边连日举行抗日示威游行。一天游行刚结束,赵通儒通知杨宝山等赴延安观看军民“八·一”运动会。会上他们荣幸地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首长。随即,中央组织部将杨宝山留在中央党校编入第七班(班长天宝、副班长德布森巴雅尔)学习政治、文化。至10月杨宝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1月,党中央西北局决定,绥远省委书记白如冰带领杨宝山等去大青山开辟抗日根据地。于是,杨宝山一行4人从延安动身跋山涉水10余天,于翌年元旦前夕到达八路军120师驻地——晋西北岢岚县。在那里受到贺龙师长的召见和勉励。过罢春节,待返回伊盟移交手续的白如冰书记带领20余名干部会合起来,与大青山支队派来的护卫骑兵连,一起起程迎着风雪和敌人的阻击,驰骋20余天,胜利挺进绥远省委和大青山抗日支队驻地——武川县五塔板村。他们受到李井泉、姚喆和张达志等领导的欢迎。起初,杨宝山留在绥远省委,跟着白如冰在蒙古族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1939年5月间,杨宝山被任命为绥东地委委员,到凉城一带,和白成铭一起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春天,杨宝山和史学文从卓子山到了丰镇地区,在那里成立了丰东工委。秋天,杨宝山随绥远省委机关移驻山西河曲县农村。
是年11月中旬,杨宝山奉命日夜兼程回到延安。
1941年2月下旬,中央组织部长李富春在杨家岭任命杨宝山为党的第三国际交通员。其任务是协同林廷、段占元搞好大青山至乌兰巴托往返联络。
3月上旬,杨宝山领着去绥远工作的20余名干部,从延安起程赶到山西河曲县巡镇,向绥远省委报到后,由白如冰书记率大家转移到大青山乌兰花一带。
5月,杨宝山、林廷、段占元三人从大青山出发,历尽千辛万苦于10月下旬第三次赶到乌兰巴托,见到了第三国际驻乌兰巴托联络机构的苏联上校切尔诺夫,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1942年11月下旬,杨宝山奉命离开日夜转战的大青山支队,回到延安中央机要交通局,参加整风运动。至翌年参加了延安的大生产运动。
1944年2月,中央机要交通局为了适应新的斗争需要,决定建立一条通过鄂托克旗、磴口、西公旗(今乌兰特中后联合旗)直达乌兰巴托的交通线。吴铁铮局长派杨宝山潜回鄂旗,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点,遵照李富春的指示,杨宝山到定边找到三边地委书记王世泰,又辗转三段地、城川一带找到了田万生、赵通儒等,作了社会调查,寻找隐蔽落脚之地。然后,杨宝山又秘密离开家乡回到延安,向吴铁铮汇报了家乡的情况,提出打入西官府处建立联络点的初步设想。领导批准后,李富春又向杨宝山当面布置任务,指出了打入西官府的方法和渠道。通过周旋,于1945年春节过后,西官府包米唐让杨宝山当了管家。
5月,三边地委从定边派来一位姓刘的人专程来到召皇西官府处看望杨宝山。他们一对上暗号,那种同志间的温馨顿时充溢杨的全身。6月,趁歇班的机会,杨又借故去定边与姓刘的接头,熟悉了联络地点。原来刘、杨往返的定边与召皇是国际交通线中的一个环节。后来,东北解放了,新的交通线取代了这条预备线。
1946年农历正月,杨宝山托病回延安汇报工作,李富春鼓励杨宝山继续隐蔽,迎接未来的斗争,二月杨又回到家乡战斗岗位。直到1949年8月,鄂旗全境解放,杨宝山当了中共鄂旗委委员兼保安科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