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展览的文华奖奖状和奖牌也许不是那么起眼,但是它们的背后都有些什么故事,它的来之不易我想也许很有必要说说。
1985年3月12日,正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为运筹献礼节目鄂尔多斯文化局领导(当时伊盟文化处)决定把民间传说《森吉德玛》以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将其创作成具有鄂尔多斯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森吉德玛形象。这是剧组当时的艰巨任务和责任。
剧本于1985年10月脱稿,舞蹈编导和作曲开始创作。1986年5月投入排练,1987年5月正式公演。
首次公演时,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风貌,有着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而心甘情愿抛弃荣华富贵生活的品质和敢于冲击,对抗封建势力的斗争精神的情节和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当时北京《喜剧电影报》的头条就是《森吉德玛》演出成功的消息。
1987年7月,在呼和浩特的《森吉德玛》演出得到习仲勋,杨静仁等中央领导的强烈反响。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认为《森吉德玛》的成功演出标志着鄂尔多斯歌舞艺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也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的舞蹈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8年11月,《森吉德玛》舞剧以精品剧的身份在北京演出了11场,场面很动人,当时的国家副主席乌兰夫还接见了剧组代表。
1992年11月25日《森吉德玛》舞剧被选中参加全国舞剧观摩演出,并获得优秀编剧奖,优秀编导奖,优秀作曲奖,最佳表演奖一名,表演奖2名等诸多单项奖。这也是当年(伊盟)鄂尔多斯十大新闻之一。
1993年,获得了我们今天摆放在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的奖状和奖牌。这就是《森吉德玛》舞剧一步一个脚印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