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在伊盟的早期革命活动(十二)
来源: 作者: 日期:2018-12-18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宁、青、绥五省的白区工作,特别是民族工作。西工委由洛甫(张闻天)任书记,委员有洛甫、罗迈(李维汉)、高岗、贾拓夫、陈铁铮(孔原)等。西工委成立后,为系统地调查研究国内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为中央团结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建国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西工委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由刘春负责,下设“回回民族问题研究组"和“蒙古民族问题研究组"其中“蒙古民族问题研究组"是由王铎、孔飞、周仁山等参加。同年五六月间,王铎一行进人伊克昭盟,对其7旗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后,西工委为中央起草拟定了《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的提纲》,中央在翌年四、七月间讨论这个指导性的文件时,提出团结各少数民族抗日,共同建立一个国家的方针。毛泽东指出“不仅要反对大汉族主义,而且也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提纲”规定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具体政策和任务是:唤醒和提高回、蒙民族坚决抗日的决心和信心;政治上与汉族一样享有平等权利;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开放民主,保障回、蒙民族人民,包括抗日的上层贵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宗教、语言、文字,保护清真寺、喇嘛庙;改善和提高回、蒙民族人民生活;改善回、蒙民族自己的武装和组织抗日军队;实施抗日教育,培养回、蒙民族自己的建国人才;帮助发展民族经济;改善回、蒙民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之问的抗日团结。是年,以德王为首的一批蒙古族反动上层分子,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唆使下,秘密派遣汉奸,妄图抢窃成吉思汗陵寝。为保护成吉思汗陵寝,免受帝国主义的遭害,同年5月,以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为首的蒙古族抗日爱国人士,决定将陵寝移到甘肃兴隆山。在陵寝迁移经过延安时,延安党政等机关为了加强蒙汉团结,联合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成吉思汗祭典。6月2 1日,当成吉思汗陵寝到达十里铺时,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中共中央统战部代表柯庆施、八路军总部代表滕代远、八路军联络部代表王若飞、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代表莫文骅、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以及国民党肤施(延安)县党部,县政府代表高仲谦和各族群众近万人在十里铺迎灵祭典,以此来提高蒙古民族人民的抗日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蒙古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党的地下工作者乔培新被傅作义委为包头县县长、胡庆云任保安队长,薛巨民、罗文华分别负责生活和教育工作。当时的包头县政府设在伊盟的达拉特旗蒲圪卜村,乔培新利用自己的公开合法身份,发布了《告同胞书》,大张旗鼓地进行抗日宣传。同年4月,陕甘宁边区党委批准赵通儒、牛刚、云时雨(乌兰夫)、徐子猷、王万义5人为伊盟工委常委,由赵通儒任书记;同意伊盟工委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由刘学仁负责财委工作。同时边委指示伊盟工委“要进一步的开展绥蒙工作,尚需我们更加艰苦与更加深入的去进行"。“目前的方针,仍是积蓄力量加紧蒙汉民族的团结,反对日寇汉奸及顽固分子的挑拨离间,从政治上巩固蒙民已有的武装队伍(如蒙旗独立旅、绥蒙游击队等)及建设新的可靠的武装力量,并认真的培养一些为蒙民所拥护的蒙民干部"。“目前应在我们工作较有基础的地区(如准格尔、桃力民、后套),不是张扬的进行深入的群众工作,创立巩固的游击战争根据地。"


上一篇:乌拉尔林事件 下一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在伊盟的早期革命活动(十一)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