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在伊盟的早期革命活动(六)
来源: 作者: 日期:2018-06-22  访问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1937年2月中旬,乌审旗嘎鲁图、陶利、纳林河等5个苏木(乡)的牧民,组织起47人的赴延安参观团,在赵玉山带领下于3月20日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牧民参观团,向他们讲解了目前抗日形势、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牧民参观团返旗前,赠送毛主席黄色大走马、狐皮、奶油等礼品,毛主席赠送参观团枪支、弹药等礼品。

    同年3月,中共定边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决定把三段地工委更改为中共鄂托克旗工作委员会,由张生瑞接任书记,曹布诚任副书记,王得胜、高谦、刘占良、慕生发为委员。并将三段地蒙古招待所、抗日救国会、苏维埃政府合并为蒙汉抗敌后援会,由高谦任主任,田万生任宣传股长,杨文治任军事股长,高谦兼任锄奸股长,张志珍任青年股长。

    鄂托克旗工委组建后,在三段地、二段地、二道川、葫芦素发展23名党员,建立起4个党支部。这些党员是分担了各个群众团体的工作,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河套特委派杨柱到达拉特旗开展地下工作,杨柱在塔并召梁发展了廉占山、刘喜红、苏海驹第一批党员。

    同年4月,陕甘宁边区党委选派张邦银、吴概之、王治岐、王璞、李登瀛等一批熟悉蒙旗情况的陕北同志到神府苏区工作,组建了以王治岐为书记的神府蒙古工作委员会,展开伊克昭盟准格尔、札萨克、郡王东3旗的工作。王治岐、王璞、李登瀛等随即进入准格尔旗开展工作。他们走村串乡,首先结交了一批农牧民朋友,然后开展上层联络工作。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华北节节进逼,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指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为了阻止敌寇进入西北,并在西北建立巩固的革命大本营,争取和团结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党中央于同年7月,决定成立中央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由高岗任书记,杨一木任副书记兼回民部长,赵通儒任秘书长兼蒙民部长。定边工作委员会及其所属的蒙古工作委员会随即撤销。

    中央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精神,提出“争取一切友军团结抗日”、“蒙古民族不分王公平民团结一致抗日"等一系列新的抗日主张,发展壮大抗战阵容。同时把乌审工委组建起的一支游击队与蒙古骑兵游击队合编为蒙汉骑兵游击队。


上一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在伊盟的早期革命活动(七) 下一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在伊盟的早期革命活动(五)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 Ordos Museum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0593号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140号